第一卷 第1261章 新规 (第1/2页)
“臣等遵旨!陛下圣明!”山呼之声响起,比以往多了几分真实的敬畏与震动。
朝会散去,帝国的机器在皇帝的意志下,开始以一种带着痛楚却异常高效的方式,重新加速运转。
……
半月后,御书房。
烛火通明,秦明仍在批阅奏章。新任的吏部尚书与都御史恭敬地立于下首,呈报着官员补缺的进展与第一批“巡风御史”的派遣名单。
秦明仔细审阅,不时发问,问题尖锐直指核心。新任吏部尚书虽紧张,却对答如流,显是下了苦功,将所选官员的履历、政绩、风评摸得一清二楚。秦明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
“很好。就按此名单下发任命。告诉他们,朕,看着他们。”秦明合上名册,语气平淡,却重若千钧。
“臣遵旨。”
都御史呈上巡风御史的密折渠道章程与首期巡查计划,重点便是刚刚经历剧痛的江南漕运与沿河州郡。
秦明快速浏览,提笔在几处做了修改:“巡查范围,扩大至全国各道。首要查访《考成法》落实,民生疾苦,其次才是贪腐。朕要的是能吏,不仅是清官。若遇庸碌无为、尸位素餐者,同样报上来!”
“是!陛下!”
二人退下后,秦明揉了揉眉心,脸上露出一丝微不可察的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他拿起另一份密报,是听风卫指挥使直接呈送的关于各地对新政反应的汇总。
密报显示,新政推行,阻力巨大,却无人敢明面反抗。官员们被迫打起十二分精神处理公务,效率显著提升,但怨言与不安仍在暗流涌动。寒门擢升,打破了原有的权力格局,引来了旧有势力的嫉妒与排斥,摩擦时有发生。巡风御史权力过大,已引起地方官员的普遍警惕与抵触…“登闻鼓”下设半月,已有数十起状告,真伪混杂,需投入大量精力甄别…
问题很多,困难重重。秦明却并无意外,更无退缩。他深知,刮骨疗毒之后,必有阵痛。打破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秩序,从来都不是请客吃饭。
他提起朱笔,在一份关于某地官员消极应对《考成法》的奏报上,批下:“惰政即过,革职查办。”
在另一份关于两家商户为竞标军需而互相攻讦的密报上,批下:“查!若诬告,反坐其罪!”
在一份关于某寒门知县被当地豪强联合胥吏架空排挤的诉状上,批下:“着巡风御史暗查,若属实,豪强法办,胥吏流放,知县若无能,一并革职!”
他的批示,依旧冷酷、精准,毫不拖泥带水,如同精准的外科手术,切除着新政推行中的每一个病灶。
秦明以雷霆手段处置了江南、陇西、中原三地的苛政酷吏,血淋淋的人头再次震慑了朝野。新政的推行在短暂的扭曲后,似乎被强行扳回了一些轨道。然而,帝国的肌体在经历连番剧痛后,虽表面趋于平稳,内里的暗流却愈发汹涌。
朝堂之上,幸存的官员们愈发谨小慎微。奏对时字斟句酌,行事时如履薄冰,唯恐一步踏错,便步了那些被抄家灭族的同僚后尘。往日里还有些许生气的议政,如今变得沉闷而压抑,仿佛每个人都戴上了一副无形的枷锁。高效的背后,是一种近乎僵化的服从和恐惧驱动的忙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