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六、冥杀对破山 (第1/2页)
“如果按照获取力量的途径来分,我滥杀无辜便是魔,那么漫漫修行道上谁不杀人?你樊凡没杀过人吗?你敢说自己剑下没有一个无辜者吗?……”
“……还是说你杀的每一个人都是死罪?若我杀人多便是入魔,那么你在九剑楼杀的那些人呢?二十二名成名剑师,百余名弟子,呵呵,好剑法啊!你可曾想过他们的父母兄弟?是不是你杀他们时候也已经入了魔啊?哈哈!”
银面人微笑着抚摸着小黑狗的脑袋,继续恶毒地说道。
听着这话,姬南心情微凛,他已经从两人的对话中知道了樊老头是谁,暗想难道这老头当年真的这么厉害?
九剑楼是个连昭礼宫也不愿意招惹的存在,楼内成名的剑师至少也是元婴境修士。这老头当年能把他闹个天翻地覆,想来无论境界手段心志都是世间第一流人物。
樊老头怒道:“巧言令色之徒!当年夏商交替,天下大乱,妖魔鬼怪祸害人间,九大剑仙在凤潭山上创立九剑楼,当时曾发下宏志,‘剑守人间清平道,杀尽邪祟朗苍天’,此后无数剑楼弟子纵剑血洒人间,守护人族免受妖魔蹂躏,以一心热血努力铲平世间不平事……”
“……百余年前,我九剑楼弟子虽然恃骄而纵,狂妄自大,谄媚钻营,早已忘了祖师遗训,但至少还记得降妖除魔,守护人族……”
“……当年我之所以杀上剑楼,就是因为树炎做事不择手段、滥杀无辜。纵使他的剑道再高,也不配再称为剑楼弟子!被我杀死的二十二名剑师都是他的徒子徒孙,没有一个是无辜之人。其他低阶弟子我只是断其经脉,并未伤其性命……”
“……修行天道本就是取法天道,上善若水,自然而然。修行剑道更要以除魔卫道为己任,乱杀无辜,是非不明、肆意妄为,又岂能真的悟出剑道!”
樊老头转过头,狠狠地瞪了一眼跪坐在远处的杨暖暖。
只这一眼就让杨暖暖浑身如坠冰窟,剑心几乎绷断。
银面人手指敲击着面前的石桌,大笑道:“法无正邪,正人用邪法,邪法也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也是邪,一切唯心造,正邪看结果……”
“……力量本身又怎么可能有善恶?只有使用力量的人才有善恶的分别。世间像你樊二哥这样一生活在自己信仰中的人毕竟太少,更多的是我这样像狗一样低头刨食的野修……”
“……我们只想在这残酷的天地间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那空间不过是一间小屋,两亩薄田和几个家人。为了保护他们,我不在乎杀多少人,更不在乎获得力量的方式……”
“……力量越来越大,我可以做的事就越来越多,我可以保护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银面人沉默片刻后,微笑说道:“你知道吗,在这十万大山里,正是因为有了我的存在和出手,百年间里乌越部从不满万人的小部落发展成为三十几万的大部落……”
“……部落少了,纠纷少了,战乱也少了,人就少死了。蛮荒之地的大妖被我杀得再也不敢踏足这片区域,我这个魔,用我的邪法却让更多的人活了下来。樊二哥,你说,我这到底是对还是错呢?”
姬南和杨暖暖都在低头苦思,他们在修行的道路上走得还不远,有些事情还没有想明白。对两个修行上百年的大修士之间的对话,总觉得似是而非,似懂又没有全懂,有很多的疑问,但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却寻找不到问题的根节。
“错!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道为正,术为正,则事半功倍;道为正,术为负,则事倍功半;道为负,术为正,则事为劳心;道为负,术为负,则一事无成……”
“……你残害天下只为一己之私,道为负;你修行白骨真经,杀人盈野,血河流杵,术为负。你强夺人气,妄纳精血于体内,用初生婴儿躯体替换你残毒躯体,这等术法亵渎生灵,颠倒天地,是为大不敬,故而为魔。
“……道为负,术为负,法为魔,百年来被你害死的百姓何辜?几百名初生的婴儿何辜?你即使庇佑了一方土地,也是为了你继续修炼魔功方便!”
樊老头指着银面人怒斥道。
樊老头清亮若铁筝的声音帮助姬南驱散了心头上那抹疑惑,他轻轻点头,心想此言甚是,所谓道魔,区别就在于对这天下、对万物生灵究竟存着善意还是恶念。
大道在心,小道在法。道看似无形,却是众术之枢纽。心念若不好,纵然其术能通天彻地,究竟是下等之邪魔外道。
姬南以前对这个问题从来没有思考过,一方面因为他修行境界还低,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有意回避这个问题,他修行的三大邪功,无不是强行抢夺世间资源,不惜残害生灵,甚至毁人神魂、夺人真元修为的功法。
当年他短暂地在树祯身上试过以后,他就始终讳莫如深,那种如潮水般涌入的信息和真元是那么的令人心悸,又是那么的让人心动。
他明白了天下人提及‘三大邪功’便视之如仇势不两立的原因,今日银面人和樊老头的这番对话,终于让他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打开了缠绕在心头的心结。
“三大邪功”强行吸纳修士魂魄、真元、精华为己所用,从大众的观念来看是名副其实的魔功。
但法无善恶,人心有善恶。法无正邪,人心有正邪。无道不足以驭术,有道可御万法……
不等姬南细细思考,远处的银面人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笑问道:“我记得你当年还有个小师弟,一个有点意思的小家伙,时常跟在你屁股后面。你们这条剑脉本就人丁稀薄,你师父死得早,所以你代师授艺。你杀了剑楼里那么多人,不怕他被报复吗?”
樊老头轻缕胡须,眼中露出缅怀之色,好一会才道:“我那小师弟天生的剑道胚子,我闭关之前,他就已经小有所成。当年,我杀上剑楼之前,特意选择他下山大婚之时,避开了那场大风波。我想,师父在山内还有不少老友,保下小师弟应无问题……离开四合庭之后,我也曾暗中潜回剑楼,打听他的消息,结果却杳无音信,这是我最大的遗憾啊。但愿他能吉人自有天相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