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惠安 (第2/2页)
是多年以前,经过西域来到长安的佛门弟子。
他独自一人跨越数千里之遥,希望来中原求取“正法”的故事,吸引了许多贵人的关注。
而惠安这个年轻的比丘,
也凭借自己的口舌和天性,以及对此时的中原君子们来说,从未接触过的,很是新奇的佛教理论,得到了不少人的帮助。
如今,
他已经在长安的郊外修建起了简单的寺庙,跟附近的一些百姓供奉起了佛陀。
霍嬗曾好奇去看过他,然后对着他那浑圆的脑袋发表赞叹:
“难怪会有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原来人没了头发,会变得这么丑啊!”
“幸好我家里没有秃头的!”
惠安对此,一点也没有生气的意思,只是笑着抚摸了两把自己圆溜溜的脑袋,让它得以在白日之下显得更加有光泽。
“你去把他带过来吧。”
“朕想要见见他。”
皇帝对霍嬗这样吩咐道。
随着皇帝带头搞起了疑神疑鬼的事,
长安城中的巫蛊之风,也在短时间里得到兴盛。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惠安的声名也跟着传播广泛。
毕竟对比起还留有些许远古蛮荒之气,很多时候还要“俺寻思能这么咒”的巫蛊,
佛教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教派了。
而且当今之世,
把诸夏行走过的地方凑在一起,
也找不出比夏国的比丘们,更能念经的存在。
谁让这些和尚,是多代夏王专门选育出来的品种呢?
他们早已变成诸夏的模样了!
所以,
随着巫蛊的流行,
惠安的小寺庙近来香火很是鼎盛。
有些权贵们逐渐上门,跟惠安讨论起了佛法。
但皇帝的召见,对惠安来说还是有点过于惊喜了。
他小心的跟着黄门走入那庞大华丽的宫殿,叩拜在皇帝的面前。
“朕记得夏国的宗教很是兴盛,那里还是佛门的根本所在。”
“为什么大师还要远来中原呢?”
让惠安坐下后,皇帝这样问他。
“因为好奇。”惠安坦诚的对皇帝说。
“是对诸夏祖地的好奇吗?”
“不是,是对诸夏何以为诸夏的好奇。”
惠安双手合十,将自己在西域同某位不知名路人的对话,又转述给了皇帝,并且补充道:
“我在夏国的时候,曾经听师父们提起南部身毒的情况。”
“那里的宗教比夏国还要兴盛,僧侣的地位比掌握国政的人还要高贵,但子民的生活,却远远比不上诸夏治理的地方。”
“如果说信仰鬼神就可以享受美好的生活,那为什么身毒人会生于水深火热之中呢?”
“夏文王的时候,因为南征身毒诸国,严禁巫蛊教派,还被许多僧侣诅咒过,最终却长寿而终,至今为夏人怀念。”
“这难道会是不敬鬼神的惩罚呢?”
“在离开夏国,来到中原之前,我曾南下身毒诸国,想要去那里寻求答案。”
“但那里吟诵经文的声音太大了,并不能解除我心中的疑惑。”
“……那大师现在,觉得如何?”
皇帝听了他的话后,这样对他问道。
惠安说,“我不敢说心中的疑惑已经完全消散,却可以通过耳闻目睹的事情,得出一个基础的结论,那便是——”
“人心的力量,可以超过鬼神的威能。”
皇帝于是沉默了许久。
他捂住自己的脸,挥了挥手,让惠安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