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二郎,我倒要看看,你们父子如何收场!【求月票】 (第1/2页)
“你们怎么在这里?”
当小胖子李泰彬彬有礼的走进大安宫的时候,映入眼帘的不是那个他演练无数次对话的皇爷爷,而是他做梦都嫌恶心的双人组,眉头瞬间就皱了起来。
“这句话应该我们问你,你怎么会来这里?”
李祐同样也皱起了眉头,反问李泰。
却听李泰冷哼道:“我怎么会来这里,跟你没有任何关系。”
“还有。”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旋即看了眼李渊,又义正言辞地教育李祐道:“我再怎么说也是你哥哥,当着皇爷爷的面,你怎么一点礼数都没有?”
“我”
李祐被噎了一下,当即就看向李元昌。
但李泰这次学聪明了,并没有给李元昌发难的计会,连忙朝李渊,孙贵嫔,包括李元昌行礼:“青雀见过皇爷爷,孙太妃,鲁王叔!”
“这”
李元昌也被李泰的操作噎住了嘴巴,不由无奈地看向李祐。
虽然李祐心中怒火中烧,但却不敢发作,只能憋屈地朝李泰行了个礼:“祐,见过四哥.”
“叫什么四哥!”
还没等李祐把话说完,李泰就出言打断了他,纠正道:“在外面要称爵位,你说你应该称本王什么?”
无语!
李祐一瞬间无语的很!
他心里破口大骂李泰这个死胖子。
但嘴上却佯装受教的道了句:“见过越王兄!”
啪!
李泰一巴掌拍在李祐的肩膀上,发出嘭的一声,可见力度着实不小,他也不管李祐吃痛的表情,欣慰道:“这才对嘛!”
说完这话,又笑眯眯地看向李元昌,道:“我们李唐最讲礼数了,您说是不是啊鲁王叔?”
“.”
李元昌闻言,脸色瞬间铁青。
很明显,小胖子这是在报复他上次在科学院的针对。
而这一切,都被李渊看在眼里。
虽然李渊暂时还搞不清楚他们来找自己的目的,但却没有阻止他们,反而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
毕竟他们这种明争暗斗,在李渊眼里,不过都是小儿科,实在难登大雅之堂。
好在他们也没有太过激,都十分克制的点到即止了。
却听李泰又笑着道:“皇爷爷,孙儿听说您回宫了,特意准备了一些礼物来道贺,希望皇爷爷能喜欢!”
“呵,青雀有心了,还给爷爷我送礼,比你父皇都还上心!”
李渊闻言,笑着打趣了一句。
李泰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却没有接口,只是朝身后的苏勖点头示意了一下,后者就立刻带人将礼物送了进来。
“皇爷爷,这是孙儿特意在南海购买的珊瑚屏风,既美观又通透,而且您看这枝桠,繁茂有序,就像我李唐宗室,绵延不休,生生不息,很有寓意。”
李泰满脸堆笑的指着一面南海珊瑚屏风说道。
李渊仔细打量了一眼,笑道:“果然是好东西,青雀不愧为我李唐宗室的才子,选礼物也十分讲究。”
“谢皇爷爷夸赞,这里还有一件从龟兹商人那里买的琉璃盏,也十分精美,更有一箱古籍孤本,皆是皇爷爷最爱读的《六韬》,《吴子》。”
若说之前的那些礼物,李渊只是客套的觉得李泰会选礼物,那这本《六韬》古籍,绝对是李泰的用心之精。
要知道,当年他亲自给李世民批注的兵书,就是这本《六韬》。
可以说,这本《六韬》是李渊对李世民最后的父子之情。
小胖子选这本《六韬》作为礼物,足可见他的用心。
“青雀啊.”
李渊看着那箱古籍,眼眶中泛起了一丝涟漪,随即神色复杂地抬手道:“你有什么想说的,就尽管说吧。”
“皇爷爷”
李泰一声哽咽,旋即噗通一声跪了下去,语气哀伤地道:“孙儿别无他求,只想在长安好好完成学业,将孙儿主持的《括地志》,以及日后需要完善的《贞观大典》给编纂完。”
“哦?”
李渊闻言,不禁有些动容。
他没想到李泰携重礼来拜见自己,竟然是为了这个。
可是据他所知,李泰好像曾请求过李世民去封地就封,结果被李世民拒绝了。
如今李泰向他表明自己想要留在长安的意思,这说明什么?说明小胖子跟李世民玩了一出以退为进。
不过,既然李世民已经拒绝了他就封的请求,说明他大概率不会去封地了。
那么现在他携重礼来拜访自己,真情实意的强调自己想留在长安的想法,又是为什么呢?
想到这里,李渊不动声色的看了眼李祐二人,回想起李元昌说李祐马上就要去幽州就封的事,瞬间便明白了。
李泰担心的是李承乾。
他怕李承乾会将自己弄到封地去就封。
这样一来,他就没有争储的机会了。
“呵!”
李渊想通了李泰来自己这里的目的,不由心头一笑,暗暗感叹:“二郎啊二郎,当年我压不住你们兄弟,如今倒要看看,你们父子该如何收场!”
“皇爷爷”
眼见李渊忽地陷入沉默,李泰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连忙小声呼唤道:“您大人有大量,应该不会跟孙儿置气吧?”
“嗯?”
李渊眉头一皱,旋即回过神来,淡淡道:“孙儿这话是什么意思?”
“皇爷爷,孙儿知道,以前大哥经常来看您,孙儿却很少来看您,这是孙儿的不孝。而且,孙儿之前也做了很多错事。孙儿知道不能以年纪小为借口,但孙儿这两年也在反思,是不是不要一门心思都在读书上,应该多学点人情世故!”
“如今,孙儿幡然醒悟,若内不恪尽事亲之道,外岂复有爱国之心。求皇爷爷明鉴。”
说到最后,李泰已经是满脸泪水。
李渊看着李泰,心中五味杂陈。
他承认,李泰这小子确实有心机,也有野心。
但不可否认的是,小胖子在文学上的造诣,确实很高。
而且,他也能看得出来,小胖子这两年确实长进了不少。
“唉”
李渊长长地叹了口气,然后朝李泰招了招手,道:“你过来!”
李泰闻言,连忙一脸乖巧地起身,快步走到李渊身边。
李渊看着李泰,摸了摸他的胖脸,语重心长地道:
“青雀啊,你要知道,这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你也不可能永远留在长安。”
“皇爷爷,我”
李泰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却被李渊打断了。
“但是。”
李渊话锋一转,又接着道:“你可以向你父皇请旨,将编纂《括地志》的书籍,书吏,都弄到封地去。这样,你既能完成《括地志》的编纂,又能去封地就封,岂不是两全其美?”
我擦!
李泰听到李渊这话,人都傻了!
因为这跟他料想的完全不一样!
但李渊的话却没有说完。
只听他又语气和蔼地道:“至于《贞观大典》的编纂,我觉得没必要急于一时。因为如今不过才贞观四年,积累还不是很够,等再过几年,大唐真正有盛世之象,再编纂也不迟。”
说到这里,顿了顿,继续道:“相信你父皇应该可以理解你的孝心。到时候,说不定会将你从封地召回来,你也不用担心离开长安会太久。”
“可是皇爷爷,我”
李泰闻言,连忙想要辩解,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李祐,忽地开口了:“皇爷爷说的对,我们早迟都是要去封地就封的,何必在意几时去?就比如我,我倒想早点去封地就封,为父皇分忧!”
“可是,太子大哥不同意,父皇那边估计也不会同意,如果皇爷爷能帮我说服太子大哥,让我去封地就封就好了.”
“你!”
李泰听到李祐这话,不由一脸错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