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起风了!本王也该回长安了!【求月票】 (第1/2页)
眼见气氛愈发紧张,房玄龄轻咳一声,适时地打断了众臣的争论,沉声说道:“诸位,我们还是先仔细审视这份名单吧!待看完后再提出疑问也不迟。”
众臣听罢,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暂时按下不满,低头认真查看名单。
马周三人亦迅速翻开手中的名单,逐行细读。
名单冗长,列满了密密麻麻的有功之臣姓名。
待众臣阅毕,房玄龄再次开口:“诸位,名单已阅,有何见解,请畅所欲言。”
“左仆射,这份名单中,以益州官员为主,这是为何?”
一位御史台的官员率先提出质疑,引得不少大臣纷纷点头赞同。
房玄龄却面色不改,解释道:“此次提前封赏,是蜀王向陛下上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督办粮草事宜!”
“想必你们应该知道,辽东战场的大部分粮草,都是益州那边筹集的,而当地的官员,也是尽心尽力,没有一次延误战机,总是提前将粮草运送到辽东!”
“故而,陛下对益州那边很是满意,才答应蜀王的上奏,对当地官员提前封赏。”
“既然这次封赏的目的是为了益州那边的官员,为何还要整理其他官员的名单?”马周皱眉问道。
刘洎却冷笑道:“陛下可不会厚此薄彼,赏赐了这个,不赏赐那个,要赏赐就一起赏赐!”
“对啊!我可听说了。同样是舍命搏杀,太子赏赐了甘州军,却不赏赐凉州军,甚至连他的东宫六率都没有赏赐,不知道这算不算厚此薄彼呢?”另一名御史附和道。
“我说你是不是有病?!”
孙伏珈怒了:“怎么什么事都扯到太子?有本事你就去太子那里当面说!?”
“你!”
这名御史被怼得欲言又止。
要他在李承乾面前说,他怎么敢啊?
当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可是杀了好几名御史的!
然而,他不敢说,刘洎却敢。
只见刘洎当即板着脸道:“太子做的事,本来就不符合流程,即使太子当面,本官也要说!”
“那你就去找太子说啊!在这里老是扯太子做什么?”岑文本也有了些火气。
却听一旁的于志宁道:“岑司长这话有些过了,我们作为朝廷大臣,难道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了吗?”
“是啊!岑司长,你是管理新闻司的,你们新闻司的报纸,不是倡导言论自由吗?我看有报社的编辑,连我们吏部的考核制度都要发表意见,按理来说,这是不应该的。”
高士廉忍不住道:“但是,陛下一直都说要广开言路,老夫不也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吗?”
“不错!我们觉得太子做得不妥,才会提出意见,并没有对太子不敬,你们这么激动做什么?”
“太子乃一国储君,国家的未来,我们作为臣子,劝谏难道不是本分吗?”
“陛下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子岂能忠言逆耳?”
听到越来越多的人议不对题,孙伏珈终于忍不住站了起来,环顾众臣道:“我看今天这会,有没有我们,都不重要,那本官就先行告辞了!”
说完这话,一拱手,直接就抬步往门外走。
紧接着,马周,岑文本,包括其他东宫一系的官员,也跟着走了出去。
“这”
一时间,中立派大臣无不面面相觑。
而刘洎等李世民一系的大臣,则冷眼旁观。
特别是房玄龄,既没有开口阻止,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淡淡地道了一句:“现在开始投票吧,将此次封赏的主要官员投出来,由老夫上奏陛下!”
听到这话,众人不由心头一突,然后下意识看向李靖。
只见李靖眉头微皱,却一言不发。
至于魏征,同样在这时候没有开口。
就如此,一场内阁会议,最终以不欢而散收场。
虽然投票的结果,还是以益州那边的功臣为主,但新老势力也彻底撕开了一道深深的裂痕。
这种情况,就像当初李世民登位的时候,房玄龄他们与裴寂他们的争端。
只不过,现在轮到了马周他们与房玄龄他们的争端。
当然,这并不是说,房玄龄他们对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有动摇,而是不希望自己过早被取代。
这种心态,跟李二是一样的。
他们好不容易才爬到最高点,还没有大展宏图,现在就要被更年轻的人推下去,换作谁都不会愿意。
所以,尽管房玄龄作为此次会议的主持人,也没有与马周他们直接冲突。
更没有嘲讽,或指责李承乾,但他放任刘洎一撮人,其实就是在表明自己的态度。
他同样不想被取而代之。
“这件事,我们得立刻向太子禀报!”孙伏珈率先打破了沉默,沉声道。
岑文本与马周闻言,皆是点头。
他们都很清楚,今日这场会议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对李承乾来说,绝对不是好消息。
尤其是朝中那些老臣对李承乾的态度,更是让他们感到担忧。
若不能及时将此事告知李承乾,恐怕会生出更多变故。
但是,除了这件事,还有一件事也让他们感到担忧。
却听马周又皱眉道:“你们对皇后宫中发生的事,怎么看?”
“我看那宫女不像是生病死的,倒像是中了什么毒!”岑文本沉吟道。
一旁的孙伏珈也深以为然地道:“我也觉得像是中了什么毒!但我最开始去的时候,问了宫里的其他宫女,他们都说那名宫女,前几天还好好的,就最近两天,突然说头疼,然后又是肚子疼,没过多久就晕倒了”
“后来太医来诊治,也没诊治出个病因,第二天就死了。”
“可是,谁会对皇后宫里的宫女下毒呢?”
“这个.”
三人互相对视,皆是不语。
隔了片刻,才听马周沉声道;“皇后的意思是,让我们先不要声张,要暗中调查。但我总觉得最近,怪事连连。”
“而且刚才的情况,你们也看到了,就连高士廉都站出来了!他可是太子的老舅公,怎么能站出来针对太子呢?”
“是啊,我也觉得不太正常。”岑文本附和道:“我们新闻司最近搜集的新闻,也出现了很多怪事,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没觉得什么,现在想起来,是不是都太巧合了?”
孙伏珈想了片刻,忽地想到了什么,眯眼道:“要不让锦衣卫的人查查,会不会是守捉郎搞的鬼?”
“嗯,有可能,我们这就去找杨千户!”
想到此处,三人皆加快脚步,朝锦衣卫衙门而去。
另一边,益州,蜀王府。
李恪看着许久未见的梁王李愔,满脸欢喜。
而李愔也笑着朝李恪介绍自己从长安带来的礼物。
“大哥,你看这个桂花糕,是母妃亲手为你做的,说你在益州肯定想念这一口,就让我必须带来给你尝尝,本来我还想带其他好吃的,母妃便不让,说多带点桂花糕!”
“呵呵呵,还是母妃疼爱我,你都不知道,我在这边老早就想吃母妃做的桂花糕了!”
“那,那大哥多吃点!”
李愔拿起一块品相最好的桂花糕,递给李恪道。
虽然按照李恪的排名,他应该叫李恪三哥,但兄弟俩私下,一直都是大哥小弟的称呼,以示亲近。
而李恪也不客气,拿起李愔递来的桂花糕,一口就塞进了嘴里,然后露出一脸满足的笑容,含糊不清地道:“真好吃还是以前的味道.”
“大哥.”
李愔看到李恪这样子,鼻子不由一酸,就连眼眶都有些红了。
“怎么了小弟,是不是大哥吃相太难看了?”
李恪有些疑惑的看着李愔,旋即自嘲似的笑道:“你别看大哥在你面前很随意,大哥在外面可威风了,大哥还得到父皇多次夸奖呢”
“本来大哥应该陪在我和母妃身边的,前段时间,母妃生病了,在睡梦中都念叨你的名字.”
李愔红着眼,哽咽着,自顾自地说道。
李恪脸上的笑容一僵,然后无奈地叹了口气,拍着李愔的肩膀,道:“母妃的病好点了吗?”
“嗯,好多了,就是偶尔会咳嗽两声”
李愔重重的点了点头,忽又想起什么似的,走到另一个大箱子面前,打开道;“这里面是母妃亲手为你做的衣服,她总是说,也不知道合不合身,但每次换季都给你做衣服,长安出了什么新样式,她就给你做什么新样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