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岁岁文学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258章 关公水淹七军

第258章 关公水淹七军

  第258章 关公水淹七军 (第1/2页)
  
  却说曹操在河北作战不利,失去了对外出击的主动权。
  
  于是,曹操只好将目标转向南方。
  
  盼望曹仁能够在汝南战场取得优势。
  
  只要曹仁能在汝南压制住关羽,那么身在北方的刘备,必引兵回援南方。
  
  由此便能缓解曹操在河北的作战压力。
  
  按照曹操的构想,汝南战场取胜,最差的结果是齐魏两边打平。
  
  各自罢兵少歇,来年再战。
  
  最好的结果,则是刘备引兵回援后,曹操趁势收回失地。
  
  总之一句话,汝南战场关系到整个齐魏的战局。
  
  于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曹操立马做出了以下部署。
  
  命杜袭、乐进各率本部部曲,即刻南下,支援曹仁。
  
  然后命兖州军团,豫州军团,谯沛武人军团,随时配合曹仁调动。
  
  眼下没有比汝南战场取胜,更加重要的事了!
  
  曹操部署完南方战场之后,一面又加紧北方防备。
  
  命各营将领,坚壁清野,坚守不战。
  
  很快,曹操的战略部署,被齐国的细作传回至齐王刘备营处。
  
  刘备急聚众文武商议,谓众人道:
  
  “目今曹操河北战事不利,欲将大兵于河南。”
  
  “依寡人之意,河北战局既定。”
  
  “寡人欲引兵回徐州,一来可以随时策应云长,二来可以减缓前线粮秣运输压力。”
  
  “不知公等以为如何?”
  
  刘备提出自己想要回徐州的想法。
  
  说的是为了策应云长的南方战场,同时减轻粮秣运输压力。
  
  当然了,其实刘备最担心的还是粮秣运输问题。
  
  二弟的能力,他还是信得过的。
  
  刘备从徐州带来了三万大军。
  
  齐国境内的水陆交通已经算是极好的了,可饶是如此,仍然需要六到八万左右的民夫供养。
  
  这不是一个小数目。
  
  要不然怎么说兵不在多在精呢。
  
  有时候兵多了,就会间接地加剧后勤压力。
  
  遥想当年,袁神纵横天下时,仅是官渡最前线就养了十一万大军。
  
  可饶是袁神家大业大,后院儿照样起火。
  
  当时邺城是掀起了大量的反叛的。
  
  连治所都有大量民众反叛,足见当时袁绍要在前线养那么多军队也是压力巨大的。
  
  刘备在河北投入了近八万的兵力,一路碾压过来,当然很爽。
  
  但爽的代价,就是富裕的国库真正飞速消减。
  
  此前战端方起,刘备还能够咬咬牙,挺一挺。
  
  如今河北战场已取得优势,刘备认为可以稍微减少一下河北部署的兵力了。
  
  “……诶!不可!”
  
  此言一出,李翊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目今河北方取得优势,正是收取魏地之时。”
  
  “大王何以在此时撤退?”
  
  刘备便道:
  
  “曹操坚壁清野,令各营坚守不战,显然是已做好相持之准备。”
  
  “我河北大军众多,长留此地,徒费粮草。”
  
  “不若撤去寡人这一军,好与曹操相持。”
  
  刘备不禁想起了,此前官渡之战时。
  
  他们河南盟军也是通过相持法,慢慢跟袁军拼到最后一刻的。
  
  现在曹操故技重施,想要复刻当年官渡之战的相持,以逼退刘备大军。
  
  刘备想到的办法,就是先减少北方的驻军数量。
  
  这样便不怕曹操的相持战了。
  
  然后等云长在汝南战场取得胜利后,曹操到时候就只能是在河北、汝南两个地方任选其一了。
  
  “只要关将军在汝南取胜,曹操必引军回援相救。”
  
  “到时候大王便可一举收取河北之地,此符合我军初时之战略。”
  
  “大王若此时撤军,必使我军前功尽弃。”
  
  李翊苦口婆心相劝。
  
  谈到正因为关羽有机会取胜,我们才更应该集中力量在河北。
  
  然后等时机一到,便可尽吞河北之地。
  
  老刘你现在把兵带走了,就靠我这河北剩下的一帮兵,你知道需要费多大劲儿吗?
  
  河北现在可是曹魏的军事、政治中心。
  
  不像其他城池,打下来也就打下来了。
  
  这种政治中心,几乎与曹魏集团高度绑定。
  
  你每克一地,就必须留大军看守。
  
  不然是很容易掀起叛乱的。
  
  刘备微作沉吟,旋即启唇,缓声问李翊道:
  
  “昔寡人初至河北,丞相谓寡人说:——”
  
  “但凭河北军足矣,愿王留镇青州。”
  
  “今河北势盛,孤欲返徐州养兵。”
  
  “丞相复阻之,此何也?”
  
  此前我刚来河北时,你抱怨说光靠河北兵就够用了。
  
  如今河北优势已经非常明显,我想回徐州了,你又不让。
  
  这前后如此矛盾,行事不一,是何缘故?
  
  李翊乃有条不紊地解释说道:
  
  “昔者,形势未明,故请王居青州以为策应。”
  
  “此悬权而动之道也。”
  
  “今既得势,当因利而制权也。”
  
  “目今天下,曹操所惧者,惟大王一人耳。”
  
  “王在,则曹操腹背受敌。”
  
  “王去,则彼可专力南图。”
  
  “关将军虽有勇略,若曹贼尽发中原之兵,汝南岂不危哉?”
  
  说白了,曹操为什么不敢倾尽资源,往汝南调?
  
  还不是因为老刘你留在河北的。
  
  曹操就是因为怕你,才不敢亲自去救汝南。
  
  你要是走了,曹操马上就调动资源往南方堆。
  
  你这样前后来回折腾,属于是本末倒置了。
  
  倒不如就趁着现在优势局,留在河北。
  
  曹操出于忌惮,也不敢轻动,只能留在河北盯着你。
  
  如此一来,曹仁在汝南得到的资源有限,交给二爷自己发挥就好了。
  
  谁要是先动,谁便是自乱阵脚。
  
  其实类似的情况,也可以参考历史上的襄樊之战。
  
  当时关二爷在襄樊,帮刘备牵制了曹魏一年半。
  
  结果刘备却在此时选择了回成都。
  
  而当时的曹操在哪呢?
  
  在长安。
  
  为什么关二爷在樊城都把曹仁打成那样了,曹操还能够稳得住?
  
  因为刘备当时在汉中呢。
  
  曹操怕你刘备趁着汉中、襄樊两线的大胜,直接趁势扑出来。
  
  曹操要是走了,他就连关中都保不住了。
  
  所以即便襄樊战场极为不利,曹操始终要在长安坐镇。
  
  不为别的,就为了盯你刘备。
  
  结果刘备一回成都。
  
  曹操马上派于禁、徐晃等一堆人往南方去支援曹仁。
  
  因为他知道关中已经没事儿了,我可以尽情投入资源打你关羽了。
  
  而站在刘备的视角,他为何要回成都?
  
  究其原因,还是汉中养不起那么多兵。
  
  刘备为了打汉中之战,几乎是倾举国之力来跟曹魏抗衡。
  
  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了。
  
  就这种条件下,
  
  刘备称王以后,再不回成都,怕是要激起民变和兵变了。
  
  所以刘备撤军回成都的选择是没有问题的。
  
  真正有问题的是,刘备这个汉中王也回成都了。
  
  大军可以分批次的撤回成都,减少粮秣消耗。
  
  但你汉中王这个形象符号是绝对不能走的。
  
  只要刘备不走,曹操就得一直留在关中防着你。
  
  你就能起到巨大的牵制作用。
  
  曹操会担心你要打关中,担心你会顺着汉水去支援你二兄弟。
  
  你人留在汉中。
  
  孟达、刘封又岂敢不发兵支援襄樊?
  
  而你一走,曹操甚至把刚征募起来的新兵都往襄樊运。
  
  所以我们常说,
  
  古代的御驾亲征,就是鼓舞士气的最强杀招。
  
  现在的情况,其实跟历史上的襄樊之战差不多。
  
  刘备这个齐王,只要留在河北,曹操就不敢乱动。
  
  二爷在汝南能够打得好牌也就更多。
  
  至于刘备所担心的粮秣消耗……
  
  简单,
  
  把你带来的兵,分批次撤回下邳去就行了。
  
  但你齐王这个形象符号,必须继续留在河北。
  
  你人在河北,河北军民不单是士气大振。
  
  更能够震慑曹操,使得他束手束脚,始终防着河北一线。
  
  刘备听闻李翊的分析,乃采纳了他的建议。
  
  便命本部三万人马,分批次,徐徐撤回下邳。
  
  以减轻前线粮草供应压力。
  
  一面又问李翊,汝南战场需不需要他们做些什么?
  
  李翊便道:
  
  “以关将军之勇略,收取汝南之地足矣。”
  
  “大王只需静静等候消息便好。”
  
  李翊对汝南战场的胜利充满了信心。
  
  即便你是一个蜀黑,是一个不喜欢关羽的人。
  
  可以看一下关羽身边的配置,
  
  关羽为主将,赵云为副将。
  
  陈元龙总督淮南水军,甘宁、蒋钦为先锋,陈矫为行军参谋。
  
  诸葛亮坐镇徐州,催督粮运。
  
  鲁肃总领外交事务,监察国际局势。
  
  就这样一个配置,李翊实在想不出输的理由来。
  
  眼下,只需静静等候汝南的消息便好。
  
  ……
  
  汝南,关羽军大营。
  
  关公驻立于营外,静静地望着眼前涛涛淮水。
  
  如今是夏末秋初,正值霖雨时节。
  
  大雨已经连下了十天了,河水涨的很快。
  
  关公平静地一捋胡须,手中便多了几根胡须。
  
  他的长髯约有数百根,每至秋时便要脱落个三五根。
  
  关羽唯恐胡须断绝,所以每至冬日时,便要用皂纱囊裹起来。
  
  以防止长髯脱落。
  
  当此时,一人自身后走来。
  
  关公视之,乃陈元龙也。
  
  陈登手持一面纱锦,递给云长,道:
  
  “关将军可用此纱裹住长髯,以护须根。”
  
  关羽便道:
  
  “多谢元龙好意,只是关某惯用皂纱裹须。”
  
  陈登乃笑道:
  
  “关将军如今已是前将军,持节督南方军事。”
  
  “何以如此节俭,惜一纱锦耶?”
  
  关羽乃道:
  
  “非是某俭,只是此皂纱乃齐王所赐。”
  
  “某裹之如见兄面,实在不忍弃去。”
  
  “故仍用旧纱护髯。”
  
  陈登闻言,忍不住长叹一声:
  
  “公真乃天下义士也!”
  
  话落,又将手中纱锦递给关羽,劝道:
  
  “此纱锦正是齐王所赐。”
  
  “适才有王使至,叫吾将此纱转交于公。”
  
  “全表大王相思之意。”
  
  关公闻言,乃双手扶其纱锦。
  
  面北而拜,连连谢恩。
  
  接着,退去旧皂,以新纱裹上长髯。
  
  陈登盛赞其为美髯公。
  
  关羽又道:
  
  “大王专从河北遣人来,绝非只为送此纱锦。”
  
  “我料必有他事。”
  
  “……不错。”
  
  陈登颔首,“大王使人传话,叫关将军可以专心于汝南战事。”
  
  “河北之事,大王与李丞相已经抚定。”
  
  “除于禁带来的三万大军以外,曹魏已经很难动员更多兵马了。”
  
  好!!
  
  关公大喜,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不想河北战事进展的如此顺利。”
  
  “……是啊,听人说,此前是黄老将军在贝丘斩了曹魏大将夏侯渊。”
  
  “魏国上下震动,故使齐兵旗开得胜,连连压制魏兵。”
  
  黄忠?
  
  关羽一捋胡须,这个名字他是听说过的。
  
  虽然黄忠也是刘营中的一员。
  
  但黄忠以白身加入刘营,从底层干起的。
  
  与刚加入时的关羽相比,就已经是天差地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