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使扶苏转变眼界 (第2/2页)
这也是始皇帝对李念的一种保护,使之免于朝堂上那些阴私凶险的争斗。
李念笑问道:“兄长以为国因何而强盛?”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有很多,诸如君王贤明、有贤臣、有名将等,但这位妹婿有意问他,答案肯定不是这些。
扶苏道:“妹婿莫非想说是因工技?”
李念笑道:“确切说是生产力,而工艺技术却能提升生产力。‘生产力’,兄长可简单理解为生产制造之能,种植作物、养蚕织衣、养殖牲畜、制作器物等皆为生产制造。”
“在上古时,人衣难体蔽,所用器物也以木制、石制、陶制为主,在此时,上古之人生产制造之能低下。而生产力低下,意味着生产制造的物资不足,无法供养出众多人口,让部族更为壮大。”
“可等有人发现了矿石,从中冶炼出金属,逐渐以金属取代石器,生产制造能力便获得了提升。”
扶苏点了点头,这很容易理解,金属器比石器更结实、更耐用、更锋锐,以其为器,在生产制造中比石器更好用。
“以石器难杀死的猛兽,用金属锻造出的刀箭却能,以石斧难砍伐之木,用铜斧却能;在有了金属器物后,便能获得比以往的资源,即能供养更多人口。而人口增多,也即意味着部族壮大!”
“再到后来,金属冶炼再进一步发展,开始驯化蓄养牲畜,发现并种植各种作物,养蚕纺织也有长进,即生产力再度进步,此部族也随之人口增加,再次壮大。”
扶苏顺着李念的话去想,越想越觉得好像真是这样,从上古到现在得以发展都是因为那生产力进步了,而这位妹婿又说工艺技术能提升生产力……
上古时确实没法和现在相比,那时的人所穿所用都不及现在,这些都是源于生产力进步,工艺技术发展。
李念讲这些,为的是让扶苏能够重视工艺技术,扶苏大概率会成为大秦的第二位皇帝,他愿意重视工艺技术,可以给之后的大秦皇帝开个好头,使他们不敢轻视工艺技术的发展。
“生产力的变化才使得时代变化,从上古到夏商,再到如今,皆是如此。大秦想要变强盛,进入下一个阶段,必须得提升生产力,而生产力提升又与工艺技术发展息息相关。”
“打造好更好的农具,能让一牛一人耕种更多土地,制作更精良的武器,能让上战场的军士减少伤亡,制出能更防寒保暖的衣物,可使北方之民能更好度过冬日,造出能载更多人更快捷安全的马车,能让各地往来更为便利,兄长可还以为不重要?”
扶苏听后回道:“皆为于国有利之事,如何能不重要?工艺技术须为国所重,不可懈怠!”
李念又道:“如果大秦不重视,而他国重视,即便大秦目前强于诸国,也可能在某日被其等超过。要大秦始终保持领先,便不可原地踏步,须得更往前进,使他国难以追上。”
听李念又一次提到他国,扶苏心中好奇,这位妹婿未免太在意了些其他国邦对大秦的威胁,这背后有何原因?
扶苏按下好奇,问道:“妹婿方才言‘大秦想要变强盛,进入下一个阶段,必须得提升生产力’,这‘下一阶段’为何?”
李念道:“大秦如今正走在这个阶段上。兄长已知世间不仅有大秦,还有其他国家部族,大秦在日后必会遇到,或与其等成友盟,或为敌手。”
“但不管如何,只要大秦不想闭国自封,就需成为国际性强国,而国际性强国需强大实力作为支持,国家实力增强又需提升生产力,使工艺技术发展。大秦想长久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必要如此!”
李念并没说下一阶段是工业革命、工业化,以大秦目前的基础,就算有他开挂,想要完成较为基础的工业化,也至少要用几十年。
毕竟李念再有挂,再有始皇帝支持,可无奈他只有一人,即便他直接给出资料和图纸,也得有人将之转化为能被现今大秦所用,否则带来再先进的知识技术也没用。
大秦要进行工业化,最重要的一步是得有足够的人才,人才才是一切技术的母机。
扶苏不知这些,听李念提起国际化,十分有兴趣,道:“我也曾听闻过‘国际化’一词,却不知究竟为何,还请妹婿解惑!”
李念道:“大秦以往虽强,但只能称地区性大国,在一个地区有较大的影响力,而对更远处,影响力便不足,国际性大国便是走出地区,将影响力扩散至更广袤的地方,乃至整个世界,即使远在数万里外的国家也将受大秦影响。而为何要成为国际化强国?”
“自然是因其对大秦有利!大秦实力虽强于诸国,但以大秦如今之能,并不能将诸国全灭,一统整个世界,因而须采用另外的方法去治控世界。”
扶苏道:“成为国际性大国便是这个方法?”
李念却摇了摇头:“不是,成为国际性大国是果,并非因。真正的方法是建立以大秦为核心的国际性秩序,兄长可简要理解为,建立联盟,此联盟以大秦为主,大秦为其制定规矩,诸国遵守。”
“此联盟设立,便如在世界上制造出了一个以大秦为头脑,诸国为手脚的巨人,大秦单独难以做成之事,却可以此巨人之身做成,譬如影响治控世界。”
“而想此联盟设立,且使入盟诸国甘心服从大秦,便需大秦实力够强,还要许以盟国利益好处,简言之,大秦以自身强大的实力为联盟背书,组成一个于大秦有利的利益共同体。”
扶苏不笨,一想便明白了李念话中意思,这真是个大胆的设计,以诸国为大秦手脚,大秦想做某些事时,便可差遣他国去做。
但扶苏对联盟的作用想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