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因何落后(续) (第2/2页)
李念道:“西方能超过华夏,不是其等天生比华夏子民聪慧,而是因华夏本身的问题,加之其等抓住了大航海机遇。”
“华夏从不比任何民族差,不然华夏凭何领先其等如此久!”
扶苏道:“原来妹婿想大秦拓展海外,还有此中缘故。妹婿尽管放心,大秦不会蹈此覆辙!”
都知道了后来的历史发展,要是还跟历史一样,那不是说他们既无能,又无智。
说完这句,扶苏决定问点其他想知道的,他道:“这清和明都是后世王朝?”
李念道:“皆是,清在明后,明也是最后一个汉人王朝。”
“汉人”一词让扶苏愣了下。
“汉人”应是后世华夏子民之称,就像秦人、齐人、赵人一般。
但这个“汉”是从何而来?
而且,不对啊,在清之后,还有新的后世之国,难道那个新的华夏之国不是以汉人为主?
听了扶苏之问,李念笑道:“会说明朝时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是因在明清后,再无王朝,后世华夏非一家一姓之王朝,而是天下华夏子民共有,华夏子民皆为主人,为共和国。”
听后,扶苏笑道:“那妹婿岂不还是后世华夏之主?妹婿来到大秦,岂不是降了身份?”
虽在笑,但扶苏心里十分震惊,后世的华夏之国竟不是王朝,而是人人皆为国家的主人,这远超出了扶苏想象。
他瞄了眼始皇,发现始皇毫无所动,必定是早就知道了后世华夏的情况,他又有一些疑惑在此刻得到了答案。
原本他觉得父皇反常,某些作为利于大秦,却不利于帝位稳固,这不像父皇会做的事,他看不透其中原因,然而现在明白了:父皇早就知道王朝必被更迭,没有永远不倒的王朝,但某些事却可被长久铭记。
父皇只怕是想成为古今功绩第一的帝王,使后来者只能眺望而难追及,至于大秦后来的帝王,有能力坐稳帝位,那就让大秦继续延续,要是坐不稳使大秦覆灭,那也是应当。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要挡了本皇的千古一帝之路!
李念并未多言,只说了句“兄长玩笑了。”,扶苏未再谈这,转而问道:“妹婿,那‘汉人’又是从何而来?莫非在后世有一个名为‘汉’的强大王朝?”
李念道:“正是,‘汉人’之称正源于大汉。”
“在华夏历史中,有两大最璀璨夺目的朝代,一者为大汉,一者为大唐。”
“我们可称‘汉人’,也可称‘唐人’,汉人多用于我等自称,唐人则是外邦称呼,在外邦的一些城市还有唐人街。”
两大最璀璨夺目的朝代,而大秦却不是其中之一,让扶苏心中颇为遗憾。
但想想也知,秦国国祚悠久,可秦朝只有短短十多年便被覆亡,覆亡时遍地起义,连老秦人都唯恐不为秦王,怎可能被选入其中。
“汉,其实就是秦之后的王朝!”
听到此言,扶苏心中一动:“这汉莫非是那项籍所立?”
说出这话后,扶苏立刻又自己否去:“不,那项籍虽勇,可其性情难为天下主,难道……是那刘季?”
他看的那份密卷记述中,刘季、项籍给他留下的印象最深。
刘季出身不如项籍,但其有为君之度,在密卷记述的众人中,只有刘季最有可能击败勇猛的项籍。
“正是刘季!”
真是难以想象,在密卷记述中,刘季起义时已年过四十,居然还能建功立业,成为建立那大汉的帝王。
原来父皇将刘季委以重用,不仅是因为刘季再入咸阳时未屠戮宗室,还是因为刘季此人是大汉开国帝王,父皇想让刘季到西域为大秦发挥出其才智。
至于刘季是否会背叛大秦,建起一个西域版大汉?
扶苏认为不会。
刘季在最初时哪有那么大野心,不过是被逼走上这条路罢了。
如今的大秦不会再将刘季逼到不得不起义的地步,反之还待其不薄,刘季没背叛大秦的理由。
并且,大秦也不是历史上的大秦了,父皇不再如历史所记那般滥用民力,对大秦各方面弊端已进行修正,他也不会再自尽,而是成为大秦储君,还有……
扶苏看了眼李念,大秦还有妹婿这位自后世而来的来客!
即使刘季想叛乱造反,又有何惧?
扶苏道:“大汉因何而为后世铭记?”
李念道:“汉唐强盛,打出了汉人的威名,后世有位大思想家曾说过一句话‘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大汉即便在衰弱时,国内诸侯混战,也依旧能击败周边诸多异族,使其等难翻风浪。”
扶苏在心中默念“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
刘季建立的那个汉究竟得有多强,其国威传播到了多远?
“至于唐,其强盛时不逊大汉,破灭多国,使诸国来朝,突厥可汗曾进犯大唐,结果被大唐给抓到长安跳舞。大唐不仅武威赫赫,在文的方面同样毫不逊色,唐诗也是华夏文化中夺目的一颗星,有‘唐诗宋词’之称。”
“兄长若想更了解汉唐,可翻阅我讲过的汉唐之史。”
扶苏道:“此等强大的朝代,我必会了解,借其长,避其短,以为大秦之用。”
见今日时日不早,扶苏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妹婿,后世是如何评价于我,应当不是好评吧?”
对扶苏的问题,李念毫不意外,在得知历史后,绝大多数人都会想知道后世对自己是如何评价。
李念道:“大多数人对那位扶苏的评价都是‘叹其可惜,怒其不争’。”
李念在话里刻意将大秦现在的这位扶苏和历史上的那位进行区别。
扶苏听出了他的意思,这是在告诉他:你已经不是历史记述中的那位扶苏,不必将他的事认为是自己的事。
“后世人认为继承大秦帝位是那位扶苏而非胡亥,大秦国祚有可能得以延长。”
“可无奈那位扶苏自己不争气,兄长与蒙恬将军掌有三十万大军,却因一份未确定真假的诏书便自尽,殊为愚腐。”
扶苏沉默片刻,道:“妹婿也这般认为?”
李念摇头道:“不,我认为即便是那位长公子扶苏顺利继位,也没法改变大秦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