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岁岁文学 > 抗战从淞沪开始 > 第529章 恰同学少年(一)(二合一章节)

第529章 恰同学少年(一)(二合一章节)

  第529章 恰同学少年(一)(二合一章节) (第1/2页)
  
  ……穿越的时间一长,打过的仗越多。
  
  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弟兄加入过苏北独立团,跟着我这个团座打鬼子了。
  
  不过我还能记得,他们加入的理由五花八门,其中一开始就真正知道民族大义,为了保家卫国而入伍的人,数量上其实并不太多。
  
  他们更是为了一些无奈,甚至是可笑的理由才加入。
  
  有人是为了吃饱饭,有人是为了江湖义气,有人是为了报仇雪恨,有人则是基于‘学成文武艺,卖给帝王家’这一个古老思想。
  
  但是不管基于什么理由,一点都不影响他们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知道了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战。
  
  前提是,他们没有在第一场战斗中,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就战死了……
  
  ……节选自胡彪日记合集《胡说》……
  
  当胡彪等一行人在响亮的叫好声中翻身上马,向着新宁县城进发,即将开始一段传奇故事的同一时间里。
  
  不过地方要换在另一个位面,也就是84年后的现代位面。
  
  以两个位面之间,在时间流速上的巨大的差异,现代位面此刻的时间才是凌晨3点36分,胡彪等人开始穿越的数秒之后。
  
  地点:新宁县城的山水豪庭小区,某一套公寓的书房里。
  
  武文在停下了在键盘上的敲击后,看了一眼手边手机上的时间,终于忍不住嘴里吐槽出了一句:
  
  “特么!从晚上8点弄到现在,现在总算弄完了。”
  
  许是在电脑前,已经连续工作时间太长。
  
  一时间武文觉得自己除了困倦的厉害之外,还有着双眼酸涩,喉咙里有些痒痛等毛病,已经属于中年人的腰杆子也是要断了一样。
  
  反正就是全身难受,恨不得躺在床上睡到一个日上三竿才好。
  
  可惜的是,他仅仅取下了眼镜揉了一下满是血丝的双眼,接着站起之后做了几个伸展和拉伸的动作,又坐回了电脑面前。
  
  点燃了一根沙子烟提神,他开始检查起了电脑上的工作成果。
  
  没办法!今年是抗战胜利的80周年,逢10年纪念和庆祝一下可是中华的传统,而由于一些特殊原因,今年的纪念和庆祝也格外隆重。
  
  届时,国家会在京师城举行一些盛大庆祝活动,这里就不一一说了。
  
  就连新宁这个十八县的小县城,届时也会有着走访和慰问抗战老兵,社会各界开座谈会,举行一场文艺汇演,以及在媒体上加大宣传力度等举措。
  
  武文作为县广播中心的编导主任,自然在这其中需要承担重要的任务。
  
  这不!前两天,他就从领导那里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带队去好好采访一下某个百岁抗战老兵,做一期精彩的节目出来。
  
  然后在明天上午的时候,一定要将节目上交,不仅领导需要亲自审核,据说县里的几位大佬也要提前看看,审核一下。
  
  区区一个采访节目,这么多领导如此郑重其事,自然是有原因。
  
  因为这位老兵,当年可是跟着那位胡团座,参与了大名鼎鼎的第二次C沙城会战。
  
  之后的时间里,他又经历了多场与鬼子的恶战,在两党战争中早早就起义加入我党,为建立新国家南征北战。
  
  还跨过了鸭绿江,参与了那一场伟大的立国之战。
  
  等到打完了那一仗后,谢绝了国家的工作安排,回乡做了一个普通农民。
  
  所以说,光是他的本身经历就是一场传奇。
  
  更不要说,当初带着他从新宁城走上了战场的那一位胡团座,以及他的伙伴们,还是一个更大的传奇。
  
  对于这个偏远的小县城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好在经过了连续两天高强度的工作后,如今这一个特别采访节目,也算是被武文初步地剪辑了出来。
  
  现在就是上交铅,最后一次检查一下哪些还有什么问题的时候。
  
  之后的时间里,随着武文按下了鼠标左键后。
  
  在电脑的屏幕上,一个满脸老人斑,坐在了一张躺椅上的老人,在现场一位记者的引导下。
  
  缓缓说起了在民国三十年的那个秋天,自己所经历的一切。
  
  应该是这样一段记忆,是他人生中最美好和重要的记忆,一直都在老人的脑海中深深镌刻,八十几年了都没有忘记过。
  
  以至于此刻在屏幕中讲述的时候,如数家珍一般地娓娓道来。
  
  甚至说得不好听一些,还有一些琐碎。
  
  只是随着他的讲述,这个百岁老人有些佝偻的身体,腰杆子和胸膛挺得笔直,浑浊的双眼也有了闪亮的光彩。
  
  嘴里的声音,如今也在这个安静的夜晚,在武文的耳边开始响起,将他的思绪在不知不觉之中,也拖入了那一个烽火连天的岁月中……
  
  *****
  
  我叫江金桥,当时才满了十六岁没几天。
  
  那天我还在床上睡得正香了,忽然窗户被人在外面敲响,然后比我大两岁的堂哥声音,隐隐在窗户外面响起:
  
  “桥伢子、桥伢子!赶紧起来,不然就来不及了。”
  
  一个激灵下我就醒了,把双脚套进了草鞋里,光着膀子就去拿墙上挂着的一把土铳,嘴里也嚷嚷着:
  
  “刘家寨的人又来抢水了是吧?今天一定要打死他们几个,让他们长长记性。”
  
  小同志你别奇怪!以前的水稻一年只能种一季,又没有什么化肥农药,一亩的产量也就只有300多斤。
  
  就是风调雨顺的年头,也勉强够吃而已。
  
  偏偏从民国二十九年入秋开始,老天爷也邪门了,快一年了也没有下过几场雨。
  
  一亩稻谷就只收了两百斤不到,当时就靠在田里种点红薯和南瓜,填补上一家老小粮食的缺口。
  
  这些粗粮就算比较耐旱,也是要浇水才能活下来。
  
  可水塘里就存了那么一点水,要是让刘家寨的刘家人挖开,通过水沟引了过去,我们杨溪的江家人就不够了。
  
  为了那点水,双方之前早就打了好几次架,虽然没有打死人,可是两村人早就打红了眼,说不定哪天就要出人命。
  
  没等我提着土铳出门,堂哥的声音就再一次地响起:
  
  “桥伢子你莫急啊!不是刘家人来抢水,是胡彪、胡团座他老人家回来了,昨天在培子园最先露面,一个人就捶死了两头大老虫。
  
  (新宁人把老虎,叫作老虫)
  
  听说侯县长连夜派了保安团的江大膀子去请人,今天上午就要进城。
  
  今天要是去晚了,搞不好就没有我们江家人的机会。”
  
  听到这话,我再也顾不上其他,拿起一个褂子搭在了肩膀上,去厨房里揭开水缸盖子,喝了一大瓢的凉水就匆匆出门。
  
  跟着堂哥来到村子口,发现已经有二十来人等在那里了。
  
  全部都是我们江家人,年纪和辈分最大,是今年32岁的江克铭,年纪和辈分最小的不是我,而是才十五岁多远房堂弟江金荣。
  
  看到我和堂哥也到了后,辈分都算是我爷爷那一辈的江克铭,嘴里喊了一声‘走’。
  
  带着我们沿着一条满是露水小路,抄了一条近道向着县城那边赶去。
  
  这个时候都没有天光,只有漫天的星光为我们照着路,早上的气温也有些发凉;行走之间没有人说话,唯有彼此呼吸声传到耳朵里。
  
  可是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充满了一股巨大的火热。
  
  理由很简单,对于我们江家人来说,胡彪不仅是我们新宁出身的一个大英雄,一个跟外人说起来后脸上有光的人物,更是代表了一个机会。
  
  因为按照胡团座之前的那些传说,他每次出现哪里,基本都要在当地招兵买马,然后练出一支部队打鬼子,打出一个大的胜仗。
  
  跟着他的那些弟兄,一个个也能升官发财。
  
  就算胡团座每次打完之后,总会偷偷地离开。
  
  跟着他打仗的弟兄们,很少有机会能如同平定县的那批人一样,如今在晋西北游击区,一个个都成了营长、团长,甚至是师长这样的大官。
  
  在胡团座离开之后,其他的部队,甚至是中央军,都会开出了好价钱来招揽,起步都是一个副排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