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1章 唐人的长安 (第二更,求订阅) (第1/2页)
有人来到这里,当然也有人走出这里。
就在爱德华开始他在唐山的交换生生涯时,一架从港岛起飞的飞机抵达了长安。
与往日飞机里充斥着游客与商人不同的是,这架飞机上有50名访问学者,他们都是化工部门派遣的技术骨干,来到这里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化工技术。
从三年前开始,唐山引进13套大型化肥设备、4套化纤生产线,旨在提高粮食产量和解决纺织品短缺;其中从SEA引进了5套年产30万吨的化肥设备以及2套化纤生产线。同时还获得大批其它工业装备的订单,江城钢铁厂1.7米轧机、大庆石化总厂等装备。
SEA的企业之所以可以获得差不多一半的订单,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设备科技化程度更高,更重要的是他们所提供的付款方案更符合唐山的实际需要。
“80%的易货……”
方振东的脑海中所想到的是临行之前领导的叮嘱。
“如果不是因为都是同胞的话,他们肯定不会提出这样的付款方式的,这些位置我们只需要花很少的外汇就能够完成工业发展的方案。”
在大多数情况下,西方国家是不接受易货贸易的,或者说对于易货贸易是非常谨慎的,而这笔订单的金额之大同样也是前所未有的。但是他们却可以接受80%的易货,其中70%是矿物,30%是农土特产品,虽然在价格上比国际市场低了一些,但是对于国内来说仍然是非常有利的,不仅节约了大量的外汇,而且还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帮助了国家的建设。
他们之所以愿意提供先进的设计,以及优惠的付款方式,是因为这里和其它的西方国家不同,彼此之间都是同胞嘛。
“都是同胞,所以才好说话,你们到了那里要尽量多学一些,多接触一些当地的人,尤其是当地的专家。国家是需要引进他们的技术的。
而他们的技术又是非常先进的,要是能引进过来,对国家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只不过这里的技术到底有多先进呢?
方振东想到他第一次站在工厂里引进的那些全自动化的控制车间里看着那些电子计算机的时候,那种惊愕的表情。
就在这时,他身边的来自机械工业部的王志恒用手臂推了他一下,说道。
“方工,你听说了吗?这个地方不仅家家户户住着小洋楼,开着小汽车,而且家家户户都有电子计算机。”
“都有电子计算机?他们用来干什么?”
“听说是用来打游戏的。”
“打游戏?用电子计算机?”
“这可真是浪费啊!”
“是啊,是啊,那么珍贵的科学仪器居然用来打游戏,可不就是浪费吗?”
“何止是浪费,根本就是不务正业。”
在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这种浪费的时候,飞机广播里响起了机长的声音,提醒他们已经抵达了长安。
“终于到长安了……”
就在他们长松下一口气的时候,方振东无意中向窗外看了一眼,然后整个人都被惊呆了。
他所看到的是什么呢?
是大海的另一端,城市的天际线——在海天之间屹立着一栋栋摩天楼。
“这,这就是长安吗……”
一瞬间所有人都哑然失声了,对于这座城市他们曾经有过各种各样的想象,但是人们永远想象不出自己从来未曾见过的事物。
几十分钟后,当他们走出机场的时候,置身于候机厅外的他们,就那样瞠目结舌的站在那里,他们所看到的是什么呢?
并不仅仅只是繁华。
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击,即便是在刚到他们已经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但是当他们看到候机大厅外的车水马龙时,还是被深深的震撼了。
“真没有想到啊。这里居然会如此的富裕。”
在发出这声感慨之后,方振东想到在安装设备时,接触过的那个sEA的工程师,他曾经无意中询问过对方的收入。
“30000元……”
对方说的是南元,那也就是比人民币便宜1毛钱而已。
但无论如何,这样的收入都是极其惊人的。毕竟,方振东的工资仅仅只有50多元。
要知道那个sEA的工程师在安装调试设备期间,每天的工资就是200元!
而且这笔钱是写进合同,由国家支付给他们的。
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明码标价的。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又怎么可能会教给自己额外的知识呢?
在方振东的心里这么想着的时候,带队的领导又一次强调了纪律,告诉他们每次出去必须要三个人一组。
可是实际上有过外出经验的人都知道,这样的纪律遵守起来非常困难,毕竟,接下来他们将会分散到各个研究机构以及企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