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可变形定向战斗部 (第1/2页)
在二元脉冲发动机的二次点火下,PL15惯性段消耗掉的能量快速补充,增大其不可逃逸区,将F22牢牢锁定在不可逃逸区内。
此时,这架F22在转入39线的过程中,飞行员似乎有些不甘心就这么放弃攻击机会,极限角度中打开雷达,将弹舱内的所有AIM120全弹离轴发射给前方的J15T,然后拼了命的“三九下高”。
高空空气稀薄,导弹的阻力小速度快,能量消耗特别小,而战机也因为空气稀薄,气动面划过的空气少,机动会变得迟钝。
想要躲避正面来袭的导弹,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导弹拉入低空。
在空气稠密的低空,飞行器就像是在“混泥土”中飞行一样,阻力特别大,这会大幅度增加能量的消耗,可以最快速度的消耗尾追导弹的能量,同时还可以下高后借助地面的“多径杂波”效果,干扰尾追导弹的导引头。
战斗机大部分时候躲避导弹的办法,都是利用其自身发动机源源不断产生能量的特性,把导弹的能量消耗干净,只不过对于PL15这种二元脉冲发动机来说,是先消耗干净能量,还是被导弹击中,飞行员只能选择赌一下。
快点!
再快点!
飞行员一边俯冲,一边注意着表速与空速,防止飞行速度过快,空气的阻力把机翼掰断。
高度计快速降低,看着越来越近的海面,F22飞行员收油,拉平操纵杆,一路在尾后疯狂播撒箔条与热焰弹。
接着在离地30米的高度,改平飞机,贴着海平面飞行,地效会提高升力,F22就像是在一块气垫上飞行一样。
看着自身进入多径杂波高度,而高空锁定自己的雷达,也会因为杂波的问题而脱锁。
就和F22飞行员想的一样,刚贴海面飞行没有9秒,呼啦一下,一个黑点闪电般扎进海面。
呼.飞行员长呼一口气,再慢一点,就会被这枚尾追的导弹命中了,至于为什么进入39线还是无法甩掉这枚PL15,是因为还有数据链对其进行更正,脱锁后数据链会为其提供目标的信息。
如果有电子战机,就不用这么狼狈了。
现在,他该想的是怎么逃脱了,继续在这里飞行的
还没等这名飞行员想清楚该怎么逃脱,就见一枚从天而降的导弹飞到F22机背上空,砰的一下炸开!
轰!
巨大的火团爆起,东大特有的可变形定向战斗部激活。
简单来说,由主装药和预制破片构成的可变形圆柱核心筒,外面包裹一层较薄的辅助装药构成的,配合前面所说的智能杀伤功能,当导弹接近敌人,近炸引信会提示出敌人的位置,然后和敌人位置同向的一定弧度范围内的辅助装药会提前起爆。
这一定弧度内的辅助装药的爆炸,挤压核心筒,使核心筒变形成一个带尖的凹陷型,进而实现破片的特定方向数量聚集以及主装药的聚能。
在主装药爆炸之后,剩下的一大半圆的还未爆炸的辅助装药也会被引爆,进一步辅助聚能,极大的提升了战斗部杀伤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