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两全其美 (第1/2页)
山顶上陷入诡异的安静,微风轻拂,吹在每个人的身上,虽然还不寒冷,但却让人有些不太舒服。
厉元朗轻轻的咳嗽一声,然后说:“大领导三令五申,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各地纷纷响应,出台了多种多样的环保政策。”
“刚刚刘经理也说了,东山县环保局针对这几座煤矸石山,提出了整改意见,所以我就想,能不能帮你们矿区做点什么。”
“我们既要发展当代的经济,又要为后代子孙留下良好的生存环境。”
话说到这里,厉元朗故意一顿,漫不经心看了崔玮一眼。有些话厉元朗不能一直说,毕竟要有人帮腔,否则就成了独角戏。
想要说服别人,就要有理有据。怎么才能显得有理有据?肯定是要有人提出质疑,然后又恰好被圆满解答。
崔玮很聪明,一下就明白厉元朗的意图,低声问:“该怎么做才能两全其美?”
“这里一共有三座煤矸石山,其中一大两小,小的因为靠近沙土河,所以我建议挪走后深埋。”
“至于这个大的,那就覆土后种上根系发达的植被,再种上一些绿草,整座山包上几年,只要不深挖,谁知道这是一座煤矸石山?”
“崔乡长,这可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现在需要你们土岭乡响应国家号召,同时发扬风格,全力支持东山煤矿。”
崔玮也知道,这是个好机会,自然不会放过:“厉警官,刘经理,我在这里表个态。既然这是一件功在当代的大事,也是一件利在千秋的好事,我肯定是全力的支持。”
“我们土岭乡愿意捐出所有村村通公路的路基,如果挖一米深,两米宽,取得土还不够覆盖这座煤矸石山,那可以挖一米五深,三米宽……”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厉元朗看向了刘长鹏:“刘经理,你也表个态。对这几座煤矸石山的治理方案,你有没有意见?”
眼看着球被踢了过来,刘长鹏的眼珠一转:“这个法子好,真的是太好了!”
“我来帮着大家伙理一理,咱们东山煤矿出车,去土岭乡挖路基土回来,覆盖这座大的煤矸石山,然后再把那两座小的煤矸石山拉去填路基。”
“等工程进行的差不多以后,再用压路机把道路压实,然后铺上一层混泥土。这样就没有人能看出来,村村通的路基其实是煤矸石!”
“这个法子好,这个法子妙,我们东山煤矿一下就治理了三座煤矸石山,既完成了绿化指标,又为将来的复工复产,腾出了场地。”
“就是,我们东山煤矿得到了这么大的好处,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这番话说的既有字面意思,又有深层意思,重点是为了复工复产,腾出了场地,又问了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能够出任一座大型煤矿的总经理,果然不是草包,肚子里的确有东西。
厉元朗自然听懂了这里面的弦外之音,慢悠悠的说:“东山煤矿跟土岭乡互利互惠,至于谁占便宜,谁吃亏,你们俩可以单独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