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铺设学校,素质教育 (第1/2页)
长安,未央宫。
刘盈再次上朝之时,询问起了全国建设学校的进度。
提起此事,群臣都有些手足无措,甚至面露尴尬之色。
“众爱卿,为何一言不发?”
听闻此言,最终还是曹参,硬着头皮回答了皇帝的问题。
“陛下,非我等不建学校,而是之前在州郡所设之学校,都被百姓所嫌弃!”
“他们不来也就算了,甚至还直言所建之物完全是摆设!”
“哪怕是派到学校里的读书人,都每日闲的没事,白白领取俸禄,都没人愿意去。”
曹参一口气说出了心里话,随后跟刘盈大眼瞪小眼。
“读书识字,百姓们竟然觉得没用?”
刘盈瞬间觉得血压飙升,没想到自己为平民百姓着想,他们却并不领情。
“陛下,微臣知道您的苦心,可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能否读书识字,其实并不重要。”
曹参叹气道:“他们更关心,地里的粮食收成多少,孩子能不能帮忙下地干活!”
呼……
刘盈深吸一口气,随后无奈地摆了摆手。
“学校,依旧要坚持办下去!”
“告诉朕的子民,大汉不允许出现文盲。”
“让他们的孩子每日农忙过后,再去学校读书,朝廷会包一顿饭!”
刘盈此言一出,群臣再次沉默,不知为何陛下非要执着于教育。
唯有刘盈自己清楚,若是任由察举制进行下去,不出五年便会沦为地方豪族的玩物。
你德高望重,举荐我的儿子;我投桃报李,再举荐你的儿子。
咱们两家一起在州郡内做官,再来个联姻,可谓强强联合。
地方上的事儿,那还不是咱们两家说了算?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刘盈才打算建设学校,普及教育,日后用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可如今倒好,百姓们觉得读书无用,哪怕朝廷免费,都不愿意送自己的孩子前去。
这的确是超出了刘盈的认知,他只得重新考虑方法,吸引百姓们前来读书。
否则真等朝廷的教材做出来,百姓们大字不识一个,那考试还不是沦为了世家大族的玩物。
群臣也没有想到,刘盈竟然下定如此决心,依旧要推动平民们的教育。
“退朝!”
刘盈拂袖一甩,便直接起身离席,陈平与曹参紧随其后,显然明白皇帝心情不佳。
“陛下,何必生如此大的气?”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刘盈甩出八个大字,陈平也只得无奈叹气。
真正能意识到读书有用的平民百姓, 其实并不太多。
连饭才能堪堪吃饱,谁会想读书的事?
但刘盈无疑在为百姓们,搭建一条最适合他们的上升渠道,只不过太多的人,压根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陈平身为平民,曾经为了读书,还要兄嫂来供养,深知读书不易与重要性。
曹参则默不作声,他出身沛县,与刘邦接触过不少农民。
面朝黄土背朝天,压根不知道什么读书有益,更关心地里的收成。
“陛下,相信您承包一顿饭,肯定会让百姓们踊跃送孩子过去读书。”
“嗯,他们看重的是那顿饭,而不是读书识字,朕心中清楚,才抛出这么个诱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