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巡狩各地(二) (第2/2页)
蒙元入主中原之后为了拉拢汉人支持,不仅保留了曲阜孔氏原来的特权,还赏赐了大量的田产。在李璮之乱中,孔氏站在蒙元一边为其造势,消解了李璮打出的恢复汉人衣冠的宣传,让忽必烈龙颜大悦,又赏赐给孔氏大量缴获自李璮的田产。蒙元北撤之后,孔氏又借着山东出现权力真空的时机,将大片土地圈入自己名下。孔氏还四处造谣,声称尊孔是帝国的基本国策,霹雳军每到一地便建孔子学院就是明证,与孔氏作对不仅是对圣人不敬,更是对帝国不满。如此狐假虎威,不仅蒙蔽了山东百姓,也蒙蔽了不少州县甚至省级官员。官员百姓的小心翼翼,反过来使孔氏的气焰越发嚣张,更加肆无忌惮欺男霸女,甚至干涉州县治理。
据暗访得知,孔氏田产已不限于曲阜一地,不仅遍及山东,甚至在河北和河南也有不少田地,总数高达数百万亩,孔府名下有佃农数万人,部曲家丁数千人。这个情况让欧阳轩脸色铁青。霹雳军自起家以来,便视传播汉家文明为已任,之所以将孔子作为学院的名称,是因为孔子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并不是独尊孔子。帝国的文化政策是兼收并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非独尊儒家。欧阳轩本就对曲阜孔氏心有不满,他们面对金人和蒙元的屠刀虽然无力对抗,却也可以选择衣冠南渡,但终究还是舍不得房舍田产。欧阳轩不允许帝国内部存在世袭罔替的贵族,更不允许孔氏曲解帝国政策,并以此压榨百姓。
让欧阳轩痛心的是,山东省长石中泉从琉璃坝便追随他,是资历颇深的霹雳军元老,理应知道帝国的文化政策,却对孔氏的横行不法视而不见。眼见他如此,不少州县官员也有学样,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治国施政的核心是治吏,欧阳轩当即将石中泉停职,并派了急使回扬州提请议会罢免其职务,并追究其失职之责。此事中不作为的州县官员则被当场解职——作为元首,欧阳轩有这个权限。对于曲阜孔氏,欧阳轩下令永久削去其爵位,将其田产房舍收为公有,作办学之用,其族人之中重罪的流放到鲜卑利亚和野牛大陆北部,轻罪的则流放西域。
离开山东之后,欧阳轩继续前往元大都——帝国政府已将之改名为燕京。河北之地自古便是豪强频出,自石敬塘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之后,便成了胡汉混杂之地。汉人世家大族为了自保,皆广招部曲修建坞堡,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也成了蒙元统治北方汉地的代理人。蒙元政权退出汉地之时,不少汉人大族随之北迁,但大部分仍留了下来。在曹轩的雷霆手段下,这些世家大族皆表示服从帝国的号令,不敢公然对抗。他们在背地里阳奉阴违,抵制州县政府的命令,特别是废奴令和均田令世家大族均蓄有大量的奴仆和数量惊人的财产。这两项命令,实在是要革他们的命。
因为驱赶漠北的蒙元政权往西仍是帝国的第一要务,故帝国并没有将精力放在河北的这些豪族身上。曹轩率第一军进驻漠南,吴青率陆战军前往辽东之后,世家豪族又可以嚣张起来。他们控制了所在州县的半数以上的田产和人口,却拒绝接受政令,也不缴纳赋税,甚至还在地盘上设卡,向凭借武力向路过的商旅收税——有的私人武装数量达千人以上,个别甚至采取武力对抗州县政权,公然霸凌官员。毫不夸张地说,帝国在河北已不是治不下县,而是治不下州,治不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