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前因后果 (第1/2页)
眼见朱息离去,唐灵风再也按捺不住,轻声道:“无相宫主实力超凡入圣,在南疆一手遮天,与无相宫交恶实属不智。依我看,异相心莲宗门留存,李书尘可先行跟随少宫主回宫,再请人慢慢周旋说项,呈上丹药奇珍等物,方可免除祸患。”
李书尘此刻位置已极为靠近大殿中心,听到唐长老话音,心中不禁一慌。
白沐风不答,只示意大长老宋清风,令安排众弟子各归原处。
直到众弟子听令散去,玄妙殿内只留下三大长老和李书尘后,白沐风才道:“我和宋师弟二人有几句话,想和李书尘密谈,请唐师弟和吴师弟即日起,着手关闭山门,遣散弟子和杂役,核心弟子可赠予相应物资,安排下山历练,三年内不得返回宗门。”
吴秋风惊道:“难道无相宫竟如此蛮横不成?”
唐灵风长叹一口气:“以无相宫之力,毁宗灭门不费吹灰之力,吴师弟久不历江湖,不知道人心险恶,这等大能,根本不是我等修士所能想象的。”
众人无言以对,无相宫的实力如一座大山,压在几人心头,沉重无比。
白沐风苦笑道:“万事从最坏处着手,遣散弟子正是为此,但也未必不能绝境逢生,待我与书尘商议后,再将情形告知二位师弟。”
李书尘心想:“掌门用了‘商议’一词,必有重要的事和我相关,只是不知,以我能力,又怎能使无相宫不生灭门之心?”
吴秋风喜道:“我就知道掌门师兄自有安排,我等不用烦恼,将手中事务做好,遣散弟子就行,静候掌门佳音。”
宋清风待唐、吴二人退下,便引着白沐风和李书尘出了大殿,转向后山,接连走过几座山峰,不多久,已到掌门清修的“飞云阁”。
李书尘抬头张望,但见飞阁一座,耸立峰顶,平日未得允许,就连三大长老也未能擅入,现在放眼四周,已是大玄门的最高峰,只觉得周身白云飘飘,心旷神怡。
白沐风和宋清风先后进入室内,正面一道落地巨窗,两人凭窗极目远眺,只见群峰竞秀,山川极为雄峻。
白沐风一声长叹:“大玄门自中洲迁徙至此,七代掌门前赴后继,一眨眼已一千二百余载。吾非但不能再现开山祖师木纯道人的天纵英姿,却令大玄门陷入生死存亡之地,实在无颜愧对祖师。”
李书尘见白掌门语中颇有自责之意,忙道:“掌门励精图治,只是那无相宫蛮横无礼,欺人太甚,即便祖师在世,也会如掌门今日一般,仗剑伏魔,扬我大玄门之正气。”
宋清风长叹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无论中洲还是南疆,向来弱肉强食,归根到底,弱小便是原罪,若有祖师元婴境的实力,无相宫岂敢放肆?”
李书尘心下一凛,问道:“请掌门和大长老示下,难道我大玄门确实源自中洲修行圣地吗?”
白沐风缓缓道:“你自幼投入门内,也曾熟读门派典籍,可知晓祖师真正身份,又可知道他为何来到这偏僻的南疆开宗立派?”
李书尘思考了一下,回答道:“据说,祖师源自中洲玄门正宗的大派,因为门派争斗而心灰意冷,所以携带诸多典籍,来我南疆开山立派。”
白沐风似有深意,问道:“你可知道这天地之间,至高无上的宗门、万人敬仰的修行圣地、掌控世间无上妙法的,如同神灵一般的那群人都在哪里?”
李书尘听了一呆,白掌门说的这些他闻所未闻,顺口回了一句:“难不成世间竟然有一群人会聚在一起,掌控整个天地不成?”
白沐风接着问道:“修士夺天地之造化,弱肉强食、杀人越货都是常事,长生路上血流成河,然而世间运行数亿载,仍然秩序井然,你以为是什么原因?”
李书尘皱眉,回道:“我也不知。但人生于天地间,自然要有一股浩然正气。若单纯为追求力量而无所不用其极,那便与禽兽何异?如此行径,即便成为这世上的第一人,也必是厄运因果缠身,难以破境飞升。”
白沐风与宋清风两人目光相交,似乎十分惊奇。
宋清风点头道:“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见识和气魄,难怪掌门青眼有加,看来,我派振兴的希望便落在你身上了。”
白沐风叹道:“祖师木纯道人,确为中洲圣地的杰出人物。据文献所载,祖师出身师门称为‘衍妙圣宗’。祖师本是宗门中的佼佼者,未及百岁修为便已攀升至元婴境界,不过,天生好强,极欲以绝对战力碾压同辈英杰。因此,醉心于神功和武技,门派看家本领‘衍妙圣法’却疏于练习。然而,在决定掌门真传弟子的宗门大比中,遭遇掌门独女,此女天资极高,衍妙圣法更是集先人之大成,竟可未卜先知,处处占据先机,以弱胜强,一举将祖师击溃。宗门长老更因木纯道人学艺不专,‘衍妙圣法’竟然一点皮毛也没掌握,盛怒之下,将其逐出宗门。”
宋清风心有戚戚然:“木纯祖师失意隐居南疆,痛定思痛,待得惊觉‘衍妙圣法’之奇妙,再想回宗门,已然太晚。只得向昔日师尊求取了‘衍妙圣法’的基础篇——‘衍术’上下二卷,持这二卷玉简重返南疆,开辟了大玄门。”宋清风言语中颇为叹息,而白沐风脸色也十分郑重。
宋清风接着道:“祖师最大心愿,就是能够修炼成‘衍妙圣法’,重返宗门。然而,即便以祖师天纵英才,修炼最基础的衍术,也是不得其法”。
白沐风已十分失落,说道:“祖师虽有元婴境界,对这衍术上下二卷也只是略窥门径,临终前决定,后代选任掌门,不以实力为尊,而是在弟子中选取天资聪颖、与这衍术相合之人。若数载之后,有弟子能精通此术,便可重返圣宗,以告慰祖师在天之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