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李治也要走玄武门? (第1/2页)
成长是个很奇妙的事情。
尤其是男人的成长。
也许只是某个瞬间,也许是某个夜晚。
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后,李治突兀的完成了男孩到男人的转变。
曾经的他唯唯诺诺,胆小怕事。
而现在他城府深沉,行事果断。
李治明白,到了如今,已经容许不得半点差错了。
也没有时间给他成长。
陆仝被人拿下的瞬间,只是一个错愕,随即就想明白了。
但他没有辩解,就好像是认了一样。
“不想对本王说什么吗。”
李治反而有了几分好奇。
陆仝轻轻摇头:“在这个时候,末将说什么,已经没有了意义。”
“既是如此,又何必多说。”
他猜到了,肯定是因为杜荷的事情。
这个时候的陆仝也突然心里变得清晰。
这是太子的局,他已经成为了棋子。
为什么是杜荷亲自到他府中去,或许是为了表达重视,然而更多的原因,就是太子故意要让魏王跟晋王知晓,杜荷去了他的府中。
实际上,不管杜荷跟他说什么,聊什么,都没有区别。
只要杜荷来了,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也许从一开始,太子就根本没想过,真的会借助他的兵力。
而是要通过他,打击晋王。
陆仝在右金吾卫多年,因为没有晋升,反而根深蒂固,号召力很大。
他的决定,会影响到更多兵力。
晋王虽说打击了魏王党在右金吾卫的势力,然而匆忙换上去的将领,实则没有多大威信,调动的兵力很是有限。
太子这一招,相当于先行把晋王断了一臂。
‘杜驸马知晓吗?’
陆仝心中猜测着,下个年头就肯定了想法。
‘大概是不知晓的。’
正因为不知晓,所以才有那番情真意切的话。
太子这手谋划,可谓是双管齐下。
李治看着陆仝平静的样子,脸色一下子就阴沉了下来。
他也想明白了其中关窍。
“好算计。”
李治不得不承认,太子这一手,可谓无解。
他现在还敢让陆仝帮着夺嫡吗。
哪怕九分可能,陆仝没有背叛他。
他不敢,即便是十分之一的可能,也不敢赌。
“带下去吧。”
李治突然就有些丧气,他感觉自己对太子,实在是相差很大。
以前觉得只是武力,兵力。
现在太子的运筹帷幄,更是让他感到惊悚。
陆仝只是简单的一步,谁知道太子到底埋了多少暗手?
这让李治有种四面楚歌的感觉。
“备马,入宫,我要拜见父皇。”
李治当即传令。
当然,父皇昏迷,这个时候他也不见不到。
但不是为了见父皇,而是为了见媚娘。
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只能从媚娘那边寻求办法。
——
李泰也没闲着。
思索良久,考虑现在是最为关键的时候。
权势感觉作用不大了,关键还是兵力。
能从哪借兵呢。
想来想去,还是要到五姓七望这边走。
于是,李泰精心安排了一场私密的会面,地点选在府邸中一处幽静的庭院。
庭院中,繁花似锦,流水潺潺,可在场众人的心情却如乌云笼罩,压抑而凝重。
不多时,清河崔氏长公子崔盛玉、范阳卢氏长公子卢志杰、太原王氏长公子王景辉、荥阳郑氏长公子郑宇轩、陇西李氏长公子李睿文等人陆续到来。
博陵崔氏跟赵珺李氏的长公子并未在长安,因此李泰也没有邀请。
这等事情,不是长公子,某个管事代表没啥用。
李泰满脸堆笑,没有摆魏王的架子,亲自迎接,将众人引入厅中。
“诸位公子,今日邀大家前来,实乃形势所迫,关乎我等共同利益。”
李泰开门见山地说道。
崔盛玉微微皱眉,目光扫视众人,率先开口:“魏王,不知此番紧急召见,所为何事?如今朝堂局势动荡,我清河崔氏亦是谨慎行事。”
李泰沉声道:“崔公子想必也知晓,太子李承乾如今兵临城下,意图入城掌控大局。若让他得逞,我等都将面临巨大危机。本王此番,是想恳请诸位家族能在兵力上给予支持,助我一同应对太子。”
此言一出,厅中顿时议论纷纷。
卢志杰轻咳一声,说道:“魏王,此事非同小可。我范阳卢氏虽说在各地有些产业,可在长安城中并无现成的兵力可供调配啊。仓促之间,实在难以相助。”
王景辉连忙点头,附和道:“卢公子所言极是。我太原王氏在长安的人手,多为府中杂役、护院,上不得战场,实在无法为魏王排忧解难。”
说到底,在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魏王这边的赢面不大了。
尤其是在出力这么多年,魏王依旧没能取得优势的情况下。
放弃谈不上,可要说帮着魏王去跟太子死磕,就犯不着了。
李泰心中焦急,面上却保持镇定,说道:“诸位公子,本王也知道各位在长安城中明面的兵力有限。但本王听闻,五姓七望向来底蕴深厚,各家都有培养死士的习惯。若能将这些死士借予本王,定能助我扭转乾坤。”
李泰在心中算过,几家哪怕一家借他个三四百人,那也有个两千左右了。
加上他自己的兵力,晋王那边的兵力,必然能对太子的一千兵马,有着绝对优势。
只要太子下马,这太子位还不是手到擒来?
郑宇轩脸色一正,语气坚决地反驳道:“魏王殿下,这话从何说起?我荥阳郑氏向来奉公守法,谨遵朝廷律令,怎会行那培养死士的犯禁之事?”
“如果魏王需要钱粮,尚可尽力筹措。但这死士一说,实在是无稽之谈,魏王莫要轻信。”
李睿文也跟着表态,神色严肃:“郑公子所言极是。我陇西李氏亦是名门望族,世代忠良,家族传承靠的是德义与学识,岂会私下豢养死士?不过,在钱粮物资上,我家族愿略尽绵薄之力,支持魏王。但死士之事,恕我等实在无能为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