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让草原再次伟大 (第1/2页)
三娘子露出哀戚的表情,她屏退左右后说道:
“贵使说的道理妾身都明白,可如今的局势,黄台吉也不会听从妾身的话。”
三娘子等于明确说了,俺达汗的继承人黄台吉反对封贡路线。
接着三娘子说道:
“贵使也放心,妾身会竭力保证使团安全的。”
王世贞的脑子飞快转动,他问道:
“吾等的安危三娘子可以保证,那谁能保证三娘子的安危?”
三娘子脸上露出黯然的表情,最后说道:
“那妾身就去给大汗守陵。”
王世贞非常了解草原的习俗了,到了三娘子这个地位,所谓“守陵”其实就是殉葬的意思。
王世贞说道:
“在下有一策,可以保三娘子周全,也可保大明和草原安定。”
三娘子连忙问道:
“请贵使赐教!”
王世贞说道:
“请三娘子嫁给黄台吉,再劝说他接收顺义王之位!”
三娘子愣了一下,却有些迟疑的说道:
“贵使的意思妾身明白,可黄台吉本就有妻子,又能如何抛下娶我?再说老汗在的时候,他与我处处敌对,又怎么会娶我?”
草原女子谈起再嫁本来就没有多少心理负担,但是三娘子也不可能主动向黄台吉说要嫁给他。
“此时休要再提,贵使还是去吊唁老汗吧。”
三娘子不在讨论这个话题,这让王世贞也觉得无从下手。
接下来使团来到了俺达汗停灵的地方,在完成了吊唁礼后,王世贞和沈一贯依然没有见到黄台吉。
当日,使团在板升城内的迎宾馆内住下。
沈一贯焦急的说道:
“王大人,这黄台吉迟迟不肯见我们,悖逆之心已经昭然,吾等还是应该立刻向朝廷报告,早做军备啊!”
王世贞此时脑子也很乱,他说道:
“你立刻派遣得力人手,将消息送回去。”
沈一贯立刻将草原的情况写下,装入加急信件中,派遣使团中的急递骑手送回。
王世贞来回踱步,突然福至心灵的说道:
“黄台吉不肯出来,那老夫就要想办法让他出来!”
沈一贯问道:
“大鸿胪有好办法?”
王世贞站起来,走到书案边上提起笔说道:
“老夫也只能尽力而为了,至于能不能成事,就要看天命了!”
——
王世贞提笔奋战了一夜,几乎要累倒,一大早沈一贯就立刻命令使团成员,将王世贞所写的稿子散布出去。
王世贞作为当世文宗,不仅仅对汉人的历史传说很了解,也对蒙古的文化非常精通。
王世贞连夜写的,是一部蒙古喉歌。
喉歌,是一种蒙古的歌剧形式,一般用马头琴伴奏,通过特定的曲调来讲述传说故事。
最早期的北派元曲,就是起源于喉歌。
王世贞这篇喉歌的名字叫《忽兰朵》。
《忽兰朵》以成吉思汗的侧妃忽兰妃为主人公,讲述了她辅佐成吉思汗,又在成吉思汗死后,和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产生爱情,接着辅佐窝阔台的故事。
这其中有一段就是忽兰妃和窝阔台表达情愫,又担心窝阔台不接受自己心意的唱调,沈一贯听完大为拜服,不愧是当世文宗,就连写喉歌都这么厉害。
沈一贯也明白了王世贞说的办法,通过传播《忽兰朵》,来撮合三娘子和黄台吉。
至于黄台吉会不会露面,那就要看天意了。
果然和沈一贯所料,王世贞这当世文宗亲自出手,《忽兰朵》立刻在板升城里风靡开来。
喉歌本身就是蒙古人最传统的艺术形式,凡是能弹奏马头琴的牧民都能弹唱。
王世贞的歌词朗朗上口,虽然是用汉文写成,但是草原和中原纠缠了几百年,能说唱汉语的草原人也非常多。
整个板升城中都传唱这首喉歌,赞颂忽兰妃的爱情。
虽然知道黄金家族历史的人都知道,王世贞这纯粹就是艺术家的胡编乱造。
历史上的忽兰妃虽然是成吉思汗的侧妃,但是和窝阔台没有这种关系,不过她确实辅佐窝阔台执政过一段时间。
但是美妙的爱情都是在文艺作品中的,越是现实中不存在,越是被世人赞颂。
一直留在板升城内,却不肯见大明使者的黄台吉,自然也听到了这首歌。
黄台吉身边的怯薛沃伦赤,向黄台吉说道:
“大汗!板升城中传唱这样的喉歌,编造诋毁黄金血脉,属下派人刺杀明使!”
但是另外一位怯薛兀剌赤却说道:
“大汗,这首喉歌是明使见过三娘子后传出来,这是不是三娘子在放风?”
怯薛,是蒙古大汗的侍卫。
当然不仅仅是护卫这么简单,怯薛都是出自大部族,本身都是这些部族的继承人,他们更类似于蒙古大汗的近臣。
元代的很多宰相,都是出自怯薛。
这两人也是如此,沃伦赤和兀剌赤,都是草原上两个大部落的继承人,他们从小就被选入怯薛,也是陪伴黄台吉长大的。
沃伦赤勇猛,兀剌赤多智,两人就是黄台吉的左膀右臂。
这首喉歌中最精华的部分,就是忽兰妃在成吉思汗死后,对窝阔台倾诉情愫的部分。
不知道为什么,黄台吉的脑海中,浮现三娘子的身影。
他其实本来是对三娘子不感冒的。
三娘子是最坚定的封贡派,而且俺达汗在世的时候,不断扶持三娘子的势力,用来压制自己。
年老的统治者,都会扶植一些势力来压制年轻的继承人。
双方可不仅仅是政治路线上的分歧。
但是黄台吉也清楚,三娘子是个有魅力的女人。
要不然俺达汗也不会为了三娘子,将自己孙子的女人交换出去。
而在听了《忽兰朵》之后,黄台吉仿佛看到了三娘子在向自己倾诉衷肠,这让他产生了莫名的情愫。
男人总是对高地位的女人拥有特殊的征服欲。
而名义上三娘子还是黄台吉的母妃。
虽然草原上有收继婚的传统,但这种背德的感觉还是让黄台吉心痒痒的。
如果三娘子真的对自己有意思?
黄台吉开始思考这种可能性。
而很快黄台吉就想到了,娶三娘子的好处。
围绕在三娘子身边的封贡派,势力很大,这些都是从对明贸易中获得利益的团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