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岁岁文学 > 我在俄国当文豪 > 110、我的时代还未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

110、我的时代还未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

  110、我的时代还未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 (第1/2页)
  
  当关于米哈伊尔的故事正在发生的时候,他身边的朋友们自然也各有各的生活,并且在这样的生活中感受着各种各样的滋味。
  
  而对于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他最近的这段生活实乃苦涩和烦恼居多。
  
  就像之前说的那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在出版后,为他带来了声誉的同时,也遭受了各界的猛烈攻击,最主要的批评主要针对它的啰唆和冗长,再有就是对果戈理的在风格上明显的模仿。
  
  好在是有别林斯基评论的力挺以及其他朋友赞扬的长文,总得来说还是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但由于他的敏感性格和不自觉流露出来的傲慢口吻,总是会不自觉地给他带来麻烦。
  
  这样的表现即便在圣人的团体里都会带来麻烦,更不用说在那一群年龄不算年轻,仍要通过竞争获取公众关注的,同样有自己的虚荣心需要满足的作家们。往往更加容易刺激到他们的神经。
  
  类似的遭遇米哈伊尔倒也遇到过一点,不过米哈伊尔向来表现得非常谦逊,同时他急速飞升的速度简直让那些内心对他可能有点意见的人目瞪口呆,到了最后,那点小心思小意见自然是随着米哈伊尔的成功而烟消云散,甚至有可能转化为一种更加猛烈的崇敬。
  
  简而言之,被米哈伊尔给秀麻了,嫉妒都来不及嫉妒。
  
  不过在老陀这里,因为他的性格和表现,有些时候甚至会导致众人对他展开排挤和迫害。
  
  好在是当老陀展现出这一点的时候,米哈伊尔在别林斯基他们这个圈子里已经有了不小的威望,一方面他在老陀那里有影响力,能让对方稍稍表现得没有那么傲慢,另一方面他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圈子内有些人的行动。
  
  这些因素综合下来,总得来说还算相安无事,但大抵还是因为在思想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如今当米哈伊尔不在聚会的时候,陀思妥耶夫斯基确实有些不愿再跟小组内的有些人待在一起。
  
  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很多,既有老陀自身的一些问题,某种程度上也跟他的那位朋友格里戈罗维奇有关,这位青年在热心推荐老陀的作品的同时,也是一个爱在背后说别人的事情的人,他背着陀思妥耶夫斯基将他一切所作所为告诉大家,所以有时候,当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现的时候,人们已经对他生气了。
  
  于是慢慢的,因为各种因素的缘故,原本热情参加小组活动的老陀,多多少少对这件事冷淡了不少。
  
  真要说的话,对于这位离群寡居,除了施德洛夫斯基和哥哥以外,没有过什么朋友的人来说,圈子里的一切其实都很亲切。但过分的自负和虚荣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终究是让他离别林斯基的圈子远了一些。
  
  不过话又说回来,他表现出来的自负和虚荣其实又同他对被接纳和爱的渴望是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有些扭曲的心理也常常表现在了他的当中。
  
  而正因为人际关系这边遇冷,再加上米哈伊尔的激励,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前阵子也是格外富有激情地完成了另外一篇他非常有自信的作品:《双重人格》,并且发布在了最新一期的《现代人》杂志上。
  
  但是很遗憾,这部他认为“高略德金比《穷人》高出十倍!”的作品,并未取得像《穷人》那样的轰动效果,甚至说别林斯基在肯定了这篇作品出色的部分的同时,也进行了相当篇幅的批评。
  
  而别林斯基对他这部作品的评论,自然也让圈内对他没有太大好感的作家看了笑话,乃至进行嘲笑。
  
  这种事情对于神经敏感的老陀来说,简直再痛苦不过了。
  
  米哈伊尔正是在这样的时刻上门,当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听到那个熟悉的声音后,当即就放下了手头上的所有工作,匆匆忙忙地跑去为米哈伊尔开门。
  
  门刚开,他便见到了那张熟悉的面带微笑的年轻脸庞,同样也一下子就注意到了对方手上拎着的一点东西。
  
  或许是知道他最近的境况有点困窘,最近米哈伊尔每次上门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给他带点东西过来,这样的小东西恰到好处,既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他的生活条件,也并不会伤到他那过于敏感的自尊心。
  
  总之见到米哈伊尔后,原本还在唉声叹气的老陀心情顿时就愉快了起来,并且连忙将米哈伊尔给请了进来。
  
  米哈伊尔进来后倒是也没有说什么,而是驾轻熟路地坐到了一个他很熟悉的位置上,让老陀同样坐下来喝茶的同时,也是打开了自己刚刚才买的好点心示意老陀尝尝。
  
  两人就这样颇为惬意地喝了好一会儿茶后,眼见老陀已经放松了下来,米哈伊尔也是自然而然地聊起了老陀最近的那部作品,并且再次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于《双重人格》和你的高略德金,我同之前的看法一样,这是一部很深刻的作品,你无需为它过分忧虑,它会成为你以后写作的一个重要方向的,而且将会有很多人会学习这样的人物,学习这样的写法的。”
  
  《双重人格》这篇,大致概括一下就是主人公为高略德金,他是一名小公务员,性格怯懦,地位低下,备受欺凌。他非常想投机钻营,阿谀奉承,攀龙附凤,成为“社会的宠儿”,但与此同时,他又瞻前顾后,缺乏干无耻勾当的胆量和本领,因而思想纠结,产生了精神分裂。
  
  他幻想出来了自己的又一个人格,这个人格可谓是卑鄙无耻、八面玲珑、阴险狡诈,是他想做而又不敢做或做不到的人。但与此同时,他又感到他的这一化身卑劣得使他不敢正视,使他感到非常害怕。于是他惶惶不可终日,终于发疯。
  
  毫无疑问,这是一篇超前的,这表明了早期的老陀已经试图往人心更深处挖掘,在人内心的深渊里发现人遭受外在环境扭曲和卑下的处境。
  
  但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其实并不符合别林斯基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期待。
  
  这同样也跟别林斯基的弱点有关,作为批评家的别林斯基,首先就是一个痛苦但满怀希望、努力分辨是非真伪的道德主义者。他对艺术之为艺术其实并不十分看重,更看重艺术所带来的征服人心的力量。换而言之,文学应当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助力与工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