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失败与沸腾的巴黎 (第2/2页)
别的暂且不说,至少屠格涅夫和别林斯基每每去实地考察的时候,他们便能在街头、咖啡厅和小酒馆听到这样的声音:
“《世纪报》呢?快给我来一份!”
“哪个狗娘养的在挤我?哎呦!快给我一份《世纪报》!”
“Merde!为什么没了?!你就不能多带来几份吗?!有谁拿到了?快跟我讲讲今天的剧情!”
“快些讲吧!听完我就要工作去了,倘若没听到,我这一天都不会踏实的!说不定就要因为心不在焉被老板开除了!”
“故事发展到哪了?唉!越到最后面的时候反而遇到了越多的麻烦!坦白说,我真有点欣赏那个英国佬了,反正赢的也是英国佬的钱。那个该死的侦探,一切都是因为他!”
毫无疑问,越到后面便越让很多读者感到心惊肉跳,以至于读者们现在完全不知道这位福格先生究竟能不能成功。
尽管有人保证说:“放心吧!都到了这个地步了,他怎敢让这位福格先生失败呢?倘若要是真让这位先生失败了,我第一个不答应!我一定会冲进他的住处,狠狠地揍他一顿!”
但是最新一期的内容,似乎还是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
值得一提的是,《八十天环游世界》的主要剧情基本上已经要走完了,简单来说,福格先生和他的仆人行动之后,一位怀疑福格先生是窃贼的侦探随之便追了上来,但为了等到逮捕令,这位名为费克斯的侦探便一直跟踪着福格一行人,还试图策反仆人路路通。
而在这个过程中,福格一行人在印度拯救了一位被要求殉葬的寡妇艾娥达,又遇到了诸如延误、被抢劫、错过轮船等一系列麻烦。
对于有些情节,米哈伊尔当然还是亲自上手添了一些内容,毕竟《八十天环游世界》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就像中写了印度野蛮落后的殉葬制度,但并没有深入讨论一下大英在殖民政策上的大缺大德。
关于殖民这一块,大英确实是很有心得的,一个比较普遍的方法差不多就是让本地人来治本地人,而为了不至于让本地人联合起来造反,因此对于殖民地的很多落后风俗,大英这边反而是进行了一定的强化。
毕竟殖民地要什么文明?最好是一直保持野蛮落后的原始风貌。
像这一块的话,米哈伊尔无疑是在不影响故事的前提下添了些笔墨,至于什么鸦片战争那就更是了,除此之外,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大意就是:
“你们以为掠夺来的好处最终都是到了谁手里?如你所见,英国依旧在发生饥荒,工厂里的人依旧永世不得翻身。”
当然,并没有展开大篇幅的议论,而像这部分内容的话,巴黎人无疑也是看的很乐呵的,看着看着,有些市民也是不无讽刺地在小酒馆或者咖啡厅里高呼:
“你们以为只有英国人是这样吗?法国在这方面也是一样的!俄国说不定就更是了!写这部的先生真是‘用心险恶’啊!”
屠格涅夫和别林斯基在实地考察的时候,确实听到过这样的声音,每每这种时候,别林斯基便忍不住露出了快活的笑容:“没错!这才是米哈伊尔!即便是在再简单不过的文章里面,人们总得看到他难以掩饰的正义感和鲜明的立场!”
屠格涅夫虽然不至于露出快活的微笑,但也是不得不摇头感慨道:“是啊,不这样写就不是米哈伊尔了。”
而为什么要说最新一期的内容似乎打了很多读者的脸,只因在最近的内容当中,福格一行人好不容易已经走到了最后这段路程,那位一直跟踪着他们的侦探费克斯终于是亮明了自己的身份,然后逮捕了福格。
福格被关押后,尽管过了几个小时便查明真劫匪已经落网,福格先生也被无罪释放,但这确实已经耽误了关键的时间,因此:
“三点钟,斐利亚,福克跟司机说了几句话,许了他一笔奖金,福克先生带着艾娥达夫人和他的忠实仆人,坐着火车飞快地开往伦敦去了。
火车必须在五个半小时之内跑完这一段从利物浦到伦敦的铁路,如果沿途不错车,能一直不停地开,赶到伦敦还是很可能的,但是路上偏偏又有些耽搁,当这位绅士到达终点车站时,伦敦市所有的大钟都指着九点差十分。斐利亚·福克完成了他的环绕地球的旅行,但是迟到了五分钟!……”
什么?
开什么玩笑?!
就在这一期发行的时候,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在巴黎的各大咖啡厅和酒馆当中,在许多居民的家中,甚至说是在一些豪华的府邸当中,全都有人坐不住了。
有人拿着报纸目瞪口呆地停留在了原地,完全忘记了自己要去工作这件事,有人的咖啡和酒突然就泼在了他们的衣服和裤子上,但他们却没有丝毫的反应,更有人在一气之下,干脆直接就将手上的东西摔在了地上
“上帝啊?!他在搞什么啊?!竟然真的没有赶上?”
“作者呢?作者到底想干什么?有没有人能告诉我他的住址?!”
“狗屎!我就知道这该死的侦探要坏事,结果偏偏就在这个重要的时刻!”
“上帝啊!更加不能让人接受的事情来了,你们猜明天是周几?星期日!正好是杂志休息的日子!偏偏就卡在了这样的时候?!”
“为什么会这样?一路上经过了这么多波折,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局?那这个英国佬岂不是要破产成为穷光蛋了?那他接下来可怎么办?”
“完整看了整部,这位向来冷静机智的福格先生这里是真的生气了,难怪以他的性格都狠狠揍了这个傻瓜侦探两拳!”
“难不成结局真的是没能完成这个赌约,作者是怎么敢写出这样的结局的?他现在在哪里?我要他的命!”
“要他的命!”
就这样,在最新一期的《世纪报》发售之后,巴黎处处都能看到不知为何破了防的巴黎人,屠格涅夫和别林斯基在目睹这样的场景的同时,竟然也是在异国他乡听到了熟悉的乡音:
“我要你的命!”
听到这样的话后,即便是在国外非常不适应、每天都想要回去的别林斯基,此时此刻竟然也忍不住对屠格涅夫说道:“多亲切的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