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岁岁文学 > 我在俄国当文豪 > 177、伸向英国的大手与邀请

177、伸向英国的大手与邀请

  177、伸向英国的大手与邀请 (第1/2页)
  
  严格意义上来说,米哈伊尔虽然能吃能睡,但确实一直都有在努力学习和工作。
  
  毕竟他又没有什么特别花时间的不良嗜好,再加上脑袋里的一大堆东西都要结合当下的时代风貌进行符合逻辑的改编,因此米哈伊尔的工作量可谓是巨大。
  
  这种情况下,米哈伊尔其实常常游走在熟识或者不太熟识的人家中,要么借阅人家家里那些市面上不太常见的藏书乃至禁书,要么就是听人谈论一些在不同地方的见闻以及对这些东西都有什么看法。
  
  在前段时间的话,关于老法的各种藏书、禁书则是米哈伊尔看的最多的,跟别人谈论的时候往往也会涉及到这个话题,久而久之,有些事在圣彼得堡的文化圈子里逐渐成了一种共识。
  
  首先,那位年纪轻轻的米哈伊尔的法语水平相当高,即便跟真正的法国人交流起来也毫无阻碍,还能跟人家开一些颇具法国风味的法国笑话,其次就是这位年轻人在学习这一块也确实是个天才,仅仅就在读书这方面,前段时间在圣彼得堡文化界颇为流行的一个趣闻是这样的:
  
  话说有一天米哈伊尔来到了一位贵族先生的家中借阅书籍,由于当时在场的人很多也十分的嘈杂,因此并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位年轻人已经拿着一本书来到了放茶歇的地方,而即便在场有人抽烟喝酒打牌,这位年轻人也只是为自己倒了一杯茶,然后就专心看起了手上这本不便带走的书籍。
  
  而等到这杯茶喝完以及他面前的茶歇消失后,他便将手上的书翻到了最后一页.
  
  再接下便是有人忍不住对米哈伊尔来了句“让我来考考你”,然后米哈伊尔随随便便就对答如流的环节。
  
  当米哈伊尔听到这个传闻的时候,他只想说这则趣闻还挺适合上课本的,就是得把茶歇的部分删去,毕竟教材里确实不能告诉小朋友们爱迪生其实是个王八蛋,巴尔扎克老师则是个大胃袋。
  
  不过与此同时,由于米哈伊尔看关于法国的藏书和禁书有点多,时间长了也有人开始暗自揣摩这位自文坛新星究竟有何意图,毕竟法国那是什么地方?革命瘟疫的泛滥之地!莫非他染上革命的传染病了?
  
  还不等这些人展开联想,当听闻了那些来自巴黎的消息,这些人在大为震惊之后,很快就喜笑颜开的表示误会解除,原来如此,这就叫做师法长技以制法!
  
  同样的,由于前段时间收到了许多人的举报,第三厅的线人已经有人开始关注到这位低调的文坛新人,由于这位米哈伊尔实在是狡猾,几乎找不到什么破绽,于是不少人都准备把“热切关注来自法国的禁书”作为证据呈上去,但是塞纳河畔消息来,这一证据好像反倒成了他爱国的证明?!
  
  一时之间,第三厅这里的调查进程确实停滞了下来,毕竟就从目前的消息来看,米哈伊尔完完全全是以俄国人的身份出现在巴黎的文坛,而由于他的成功,巴黎人似乎也稍稍高看了俄国的文学几眼,再就是他这部的内容似乎也并没有什么危险的成分,即便有大多也都是在看英国人的笑话,并未涉及到俄国。
  
  这就有些难办了.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第三厅在尼古拉一世的统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第三厅的规模其实一直都不大,1826年建立时官员仅为十六名,随后直到1845年,官员的总数依旧固定在二十八人。
  
  当然,为了真正实现第三厅的众多职能,第三厅早在创立之初便组建了一支五千人左右的线人队伍,这些秘密工作人员分布在全国各地,广泛存在于禁卫军中、军队中、剧院里、舞会上甚至妓院当中,以至于当时的人抱怨说:“他们甚至在我的汤里!”
  
  至于文化界那肯定是有的,只是究竟是谁确实很难搞清楚。
  
  而就当外界还在继续回味和消化这一消息的时候,作为焦点的米哈伊尔,反倒是在最近这段时间继续沉淀。
  
  当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屠格涅夫又从巴黎那边为米哈伊尔带来了大量的书籍、资料以及巴黎读者们的一些来信,像这些东西,有的是增长米哈伊尔的知识,有的则是跟米哈伊尔接下来的计划有着不小的关系。
  
  就像在这其中,有一位先生的自传可谓是对这一时期,以及接下来的时代的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他的名字便是佛朗科斯·尤根·维多克。
  
  简单概括一下他的生平的话,那就是这位老哥虽然是正宗的老巴黎正白旗,家里开了个面包店,称得上小有资产,但岂料他在十三岁那年就化身为大孝子,直接偷了自家的面包店。
  
  而他的父亲在发现这件事后勃然大怒,直接就把自己的儿子送进了监狱,目的是为了吓唬吓唬他好让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奈何维多克在监狱里解锁了巴黎版的龙场悟道成就,出狱之后又狠狠偷了家里一大笔钱,接着便开始自己跌宕起伏的生活。
  
  在作为罪犯度过了许多年之后,为了洗白上岸,他便主动投靠官方然后开启了打击罪犯的生活,而由他所创立和领导的法国保安部是第一个现代侦察机构,等到他因为政治斗争的缘故被挤兑下台之后,他便成了世界上第一位私人侦探并且成立了侦探事务所。
  
  像如今的1845年的话,他的侦探事务所仍在营业,并且正在为英国警方提供跨境案件咨询。
  
  与此同时,他本人以及他的自传同文学的联系也相当密切,就像巴尔扎克不仅仔细研读维多克的回忆录,并且还邀请他本人共进晚餐,深入了解各种监狱、犯罪网络等各种细节,并且以维多克为原型创造了《高老头》中伏脱冷这一角色。
  
  再就是雨果的《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和警长沙威受到他的启发,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的部分桥段也直接参照了维多克的早年经历。
  
  至于更加广为人知的影响,则是维多克被公认为现代侦探之父,他的自传于1828年首次出版,因其罪犯转侦探的传奇经历和犯罪侦破手法引发轰动,接着迅速被译成英文并且在伦敦畅销,由此直接催生出了推理的鼻祖埃德加·爱伦·坡的《莫格街谋杀案》等作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