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旬测 (第1/2页)
此后数日,陆北顾皆是每日早起,在学舍院外晨读。
晨露未晞时,他的低声诵读声便伴着鸟鸣在院落中回荡。
这般勤勉渐渐传开,引得几个学子也加入晨读,倒成了县学一景,甚至连县学的学正对此事都有所耳闻。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前去会食所用早餐的学正在路上驻足细听,发现是陆北顾的声音,声调虽低,但字字铿锵,似是读出了金石之音。
他记得这个学子,寒食节之前的策论考试上大放异彩,不过其余诸科都差的厉害,如今听这诵读,却已颇有章法......若不是足够熟悉,是做不到这么毫无磕绊一口气顺下来的。
学正捋须沉吟,转道向里行去。
晨光中,陆北顾正捧着书卷踱步,他读得专注,连衣袂被竹枝勾住都未察觉。
直到听见清嗓声,才惊觉学正已立在三步之外,老头的青布衣衫被风吹得微微鼓荡。
“学生见过学正。”
学正拿过了陆北顾手上的书,瞥见竹纸边沿密密麻麻的记号,大抵是用来练习帖经的。
他不动声色地翻开《为政》篇,突然发问:“‘视其所以’章,何解?”
陆北顾略一思索,答道:“夫子教人观人之法,观其所为,察其所由,安其所乐,则人心无所隐。”
学正点了点头,不全是死记硬背,与月前那个只会照本宣科的后生判若两人。
随后,他又考校了几个问题。
不单单是《论语》里需要默背的内容,还有《春秋》和《礼记》里关于经义的理解,但很明显,虽然陆北顾的《论语》已经背的越来越熟练了,《春秋》相关内容也多有了解,但对于《礼记》却还生疏的很。
“你近日读了哪些注疏?”学正突然问道。
陆北顾如实把他读的几本书告知于对方。
“光是读《礼记正义》不够,正统归正统,跟现在的考试内容还是有不少差异的。”
学正伸手按住他肩膀,老头感受到麻布下嶙峋的肩骨,说道:“方悫所著的《礼记精义》怕是来不及细读了......这样,你稍后到我这里来,拿三卷《礼记举隅》去读,若是自己有闲暇,也可去书店买《礼记墨义要览》看看。”
“是,多谢学正。”
老头摆摆手,自顾自地走了。
至于刚才所说的《礼记精义》,是一个大部头的备考书,总共有五十卷之多,内容主要是摘录《礼记》篇章,附以历代注疏精要,并附“墨义题解”,大抵就是模拟考试题型大全的意思,完全可以理解成类似《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存在。
这个大部头在如今的仁宗朝多次重刻,被国子监和太学列为考试重点推荐书目,没几个月全身心投入,根本啃不下来,所以眼下时间紧张的陆北顾是不用考虑的。
而《礼记举隅》则是其简化版,摘录的都是重点常考篇章,然后给相应的墨义答题模板,属于抓重点的速成之法,很适合突击提高成绩。
当然了,这种好东西,在市面上卖的极贵就是了。
至于所谓《礼记墨义要览》,内容则更高级一些,卖的也更贵一些,其实就是历年省试墨义真题集注,一般都是赴京赶考的举人才会买来考进士用,他现在倒是用不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