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菩萨东行 (第2/2页)
佛门诸佛闻言,皆是大喜,这观世音虽然道行不及圣人,但是眼光却是一等一,智慧更是蕴含圣人无量知识、筹谋,威势和燃灯佛祖相差无几了。有观世音菩萨前往东土,诸佛心中顿时放松下来,轻舒一口气,安心不已。
观音菩萨手托净瓶,璎珞垂珠,流光溢彩,面如满月,眉如柳叶,丹唇贝齿,大慈大悲,尽显佛门无量禅意,于其身上一一毛孔,皆现化度无量无数恶道众生,令其免离险难之像;是诸众生,或生人中,或生天上,或有趣向二乘菩提,或有修行一切智道。
又彼一一诸毛孔中,示现种种教化方便,或为现身,或为说法,或为示现声闻乘道,或为示现独觉乘道,或为示现诸菩萨行、菩萨勇猛、菩萨三昧、菩萨自在、菩萨住处、菩萨观察、菩萨师子频申、菩萨解脱游戏,如是种种成熟众生。
菩萨合十言道:“贫道此去,务必完成两位圣人吩咐之事,还望勿要多虑!”
准提满面欢喜,嘱咐道:“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目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叮咛那取经人。但恐善信难行,我与你五件宝贝。”
准提取出锦蝠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对菩萨言曰:“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持我的锡杖,不遭毒害。”
观音菩萨皈依拜领,踊跃作礼而退,即唤韦驮随行。
准提又道:“金箍佛何在?”
只见三千辟支佛中有一佛,站了出来,双手合掌道:“贫僧金箍佛拜见圣人,愿圣人万寿无疆!”
这位金箍佛,便是当年截教通天座下的弟子金箍仙,俗家原名马遂,后因为此人天性淳朴,修炼成痴,与外物人事向来不通,故又号痴仙。虽然如此,但他一身神通法力,着实了得。当年万仙阵中,他的金箍让灵宝法师吃了个大亏,还是元始出手方得以解救。后在万仙阵中,被燃灯所擒,带来西方。
他性情耿直,自知技不如人,输了就很服气地拜入西方门下,这些年来道行大进,成就辟支佛果,号金箍佛。
准提点了点头。
金箍佛合什一礼:“老师找我何事?”
“善哉,善哉,如今我佛门要施行传经大计,需要你的金箍一用。”准提道,“我知你手中金箍、紧箍、禁箍三宝皆分属先天,来之不易。你若愿意借我,我自然会偿还你一件先天灵宝。”
金箍佛:“无量寿佛,我佛门修行,就是修性不修命,灵宝、法术都是外物,心性才是根。贫僧那三件法宝我已多年弃之不用。圣人若不嫌弃,便都拿去吧。”
僧袍一翻,三个金灿灿的头箍便出现在马遂掌中,托着递给准提。
准提笑道:“善哉,善哉。”将金、紧、禁三箍接下,金箍佛又告诉了准提使用方法和口诀,便退下了。
“心若安定,菩提自生。”
准提手中升起佛光,将紧箍包裹住,重以无上定力祭炼,箍环外侧刻上楞严秘密咒,以防外魔幻术迷惑悟空;箍环内侧刻准提咒,能引来准提菩萨佛力加持,令悟空灵台清明、智慧通达。
“唔,就这样吧。”
准提把三箍交给菩萨,道:“取经人是凡夫俗子,当收三个弟子护法,才能达到灵山,若是弟子性情顽劣,不服管束,可用紧箍,约束他们。”
菩萨承诺,遂将将金箍藏了,执了锡杖,锦蝠袈裟,作一个包裹,令韦驮背了,径下灵山。
师徒二人正走间,忽然见弱水三千,乃是流沙河界。菩萨掐指一算,心中了然,却是转过头,对韦驮言道:“徒弟呀,此处却是难行。取经人浊骨凡胎,如何得渡?”
韦驮道:“师尊,你看河有多远?”
那菩萨停立云步看时,只见——
东连沙碛,西抵诸番,南达乌戈,北通鞑靼。径过有八百里遥,上下有千万里远。水流一似地翻身,浪滚却如山耸背。洋洋浩浩,漠漠茫茫,十里遥闻万丈洪。
仙槎难到此,莲叶莫能浮。
衰草斜阳流曲浦,黄云影日暗长堤。
那里得客商来往,何曾有渔叟依栖?
平沙无雁落,远岸有猿啼。
只是红蓼花蘩知景色,白灊香细任依依。
观音菩萨正然观看,只见那河中,泼剌一声响喨,水波里跳出一个妖魔来,十分丑恶。那怪物手执一根宝杖,走上岸就捉菩萨,却被韦驮用降魔杵挡住,喝声“休走!”
那怪物就持宝杖来迎。两个在流沙河边,这一场恶杀。两个来来往往,战上数十合,不分胜负。
菩萨宝相庄严,道了声佛号,天花乱坠,神华垂落,涌动如潮,一股浩瀚威压轰然临至,朝那怪物压了过去。那怪物顿觉一股莫大不可抗拒的力量加持在身上,忍不住趴倒在地,心中任何念头在这一瞬间都生不出来,就像整个躯体不是自己的,魂魄与肉身失去联系一般。
菩萨道:“何方来的怪物,怎么挡贫僧的路呢?”
那怪物惊叫:“尊驾是何方高人?”
韦驮怒道:“家师乃是大雪山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那怪物闻言,吃了一惊,赶紧告罪道:“菩萨,恕我之罪,待我诉告。我本是灵霄殿下伺銮舆的卷帘大将。只因在蟠桃会上,失碎了玻璃盏,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故此这般苦恼。没奈何,饥寒难忍,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不期今日无知,冲撞了大慈菩萨。”
卢圣让一化身参与取经团队,以西天取经为演道,显化八十一难,参悟梦中证道佛门至高法门。如今这化身尚在懵懂,菩萨心中却是明了这沙流河怪物的原身,也不点破,收了威压,让他站了起来,叹道:
“你在天有罪,既贬下来,今又这等伤生,正所谓罪上加罪。贫僧今领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何?”
那怪感激涕零道:“我愿皈正果。”
观音菩萨方与他摩顶受戒,指沙为姓,就姓了沙,起个法名,叫做个沙悟净。沙悟净当时入了沙门,送菩萨过了河,洗心涤虑,再不伤生,专等取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