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禁忌行规:口重一言,心无二诺! (第1/2页)
韩淑书对眼前这位“王师兄”不熟悉,也没有亲眼见过他的本事。
但有沈雨亭这位【直岁堂官】作保,她也不担心会遇人不淑,只是略一犹豫,就给予了他十二分的信任:
“我信得过沈老,这次行程就加上王师兄,为我执掌罗盘充任舟师火长。
不过,王师兄,为了安全起见,在行动之前一切情报都必须要保密。
另外海上冒险不比其他,船才是最基本的作战行动单位。
到时候,王师兄也可以带一条船参加。但人员补给、伤亡折损都要你自己来负责,我只负责给钱。”
王澄就喜欢这种只负责给钱不瞎哔哔的老板,爽快答应:
“师妹放心就是,我知道轻重。”
只是在告别时,他看着小姑娘独自离去的单薄背影若有所思。
虽然对自己来说是好事,但对方只是因为师父的推荐,就这样草率地相信了一个刚刚认识的陌生人,还是有些让他难以置信。
连老父亲那位最强采水人身边都藏着叛徒没有被他发现,这个看起来就很好欺负的小姑娘凭什么这么自信?
王澄自己都不敢百分百信任自己。
主动害人肯定不可能,但也不确定自己会不会在危险突然降临时,默默将这位师妹护在身前啊。
沈雨亭也看出自家徒弟的疑惑,挥退那些当铺里的伙计,回头拍了拍他的肩膀,高深莫测地笑了笑:
“很奇怪吗?觉得淑书太单纯,不谙世事?
那我问你,你可知道为什么在水班三十六堂职官里,是【朝奉郎】这一行贡献了最多的【直岁堂官】?”
不等王澄想出答案,他便自问自答道:
“因为我们这些【朝奉郎】,求的并不是一个‘财’字,而是一个‘信’字啊。
一切交易的基础都是诚信!
一个‘信’字在我们【朝奉郎】眼中比命还要重。
二十年前闽州治四恒银号因为投资海贸,遭遇海难大伤元气,不得不惨淡结业。
东家却依旧租赁门面坚持票据兑换,收回本钱庄的银票,退回顾客的银子,一直坚持了十几年,直到兑完所有的票据。
出门在外,凭着我们【朝奉郎】的金字招牌就可以在任何一家钱庄赊欠银钱百两,到现在为止从没有任何一次违约!”
王澄对比礼乐崩坏的另一个世界,顿时肃然起敬。
也终于明白过来,自家师父为什么这么被人敬重。
一个“前辈”本事大不算什么,本事大还讲规矩,那简直就是所有“蝼蚁”眼中的梦中情辈。
王澄从儒家典籍中学过孟母三迁的故事,也从小就听大人说跟着啥人学啥人,“跟着巫婆跳大神”、“跟着五六鬼,学个马六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师父沈雨亭一看就是那种只要说一句:“我的大刀不斩老幼”,就绝对不会用大刀杀人,只会重新掏出一柄小刀的信人!
如果老父亲靖海王在这里,单单凭着这一点,就一定会大感欣慰,儿子确实拜了一个好师父。
只是王澄敬佩之余依旧有疑惑:
“可是,师父,一样米养百样人,道德从来都只能约束自己,怎么可能去制约别人?
再怎么高尚的群体都会有坏人存在吧。”
沈雨亭对弟子能说出这样通透的话十分欣慰,满脸和善地谆谆教诲道:
“老四啊,当道德约束不管用的时候,我们就要跟他们讲道理,要以理服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