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65章 商业?海贸? (第1/2页)
“父皇。”
李承乾的声音在殿中响起。
他从班列中踏出一步,躬身行礼。
李世民倚着龙椅,指节无意识地在扶手上轻轻叩击。
魏王那事之后,承乾这孩子,确实沉稳了不少,连处置政务都透着一股以往没有的章法,让他着实宽慰。
他略一颔首:“承乾,有何话说?”
“谢父皇。”
李承乾直起身,环视殿内,而后开口:“儿臣以为,戴尚书所言,确为大唐眼下最棘手之处。”
“国库空虚,非一日之寒。”
“说到底,是咱们大唐收钱的路子太窄,百姓的日子难过,也是他们肩上的担子,实在太沉。”
他稍作停顿,语气平缓却掷地有声:“大唐立国,重农抑商。”
“可儿臣觉得,此一时彼一时。”
“单靠农耕,固然能稳住江山社稷的根基,但要让大唐真正富庶起来,难。”
“百姓一年到头在田里刨食,收成有限,若遇上灾年,颗粒无收,这日子还怎么过?”
“国之税赋,大头皆出自田亩,国库如何能充盈?”
此言一出,殿内立时起了些许骚动,窃窃私语如潮水般蔓延。
重农抑商,乃祖宗定下的铁律,太子竟公然质疑,这不啻于平地起惊雷。
李承乾对周遭的议论置若罔闻,继续说道:“儿臣之见,眼下困局,非是让百姓多缴,亦非一味节流,而是需另辟蹊径,开辟新的财源。”
他转向李世民,话语中透出一股不容忽视的锐气:“儿臣斗胆,有一策:我大唐或可放宽对商贾的限制,甚至鼓励工商,并设法开拓海路贸易!”
“经商?”
“海上贸易?”
殿内瞬间沸腾,不少老臣捻着胡须,神色各异,多有不解与惊疑。
太子莫不是昏了头?
区区商贾,下九流之辈,能富国安邦?
那茫茫大海,风急浪高,倾覆之险无时不在,莫说赚钱,怕是连人都要折进去!
先前上本弹劾苏家的那位御史按捺不住说道:“太子殿下此言差矣!”“士农工商,次序分明,岂能颠倒!商贾逐利,易使人心浮动,非立国之本。自古以来,何曾有盛世是靠倒买倒卖成就的?”
“正是!”另一位世家出身的官员立刻附和,“商贾之道,乃奇技淫巧,与农桑国本相比,不值一提!太子殿下切莫受人蛊惑,误入歧途啊!”
李承乾面色沉静,从容应道:“诸位大人视商贸为小道,儿臣却以为,其中蕴藏着无穷潜力。”
“我大唐物阜民丰,百姓心灵手巧,若能鼓励技艺,货通天下,远销海外,其利远胜于田亩之税。”
他信手拈来一例:“便如近来长安城中热销的玉容皂、火玉浆,看似寻常之物,稍加巧思,便能化腐朽为神奇。其本钱几何?售价几何?一月之盈利,足以抵数县之农税!此难道不足以证明经商之利?”
他话锋未点苏家二字,可满殿诸公,谁人不知那些新奇之物出自何处?
此言一出,方才几个言辞激烈的老臣,面皮不由得有些发烫。
“不过些许奢靡之物,焉能长久?”有官员兀自嘴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