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岁岁文学 > 大唐最强太子:开局怒怼李世民 > 第一卷 第95章 面如死灰

第一卷 第95章 面如死灰

  第一卷 第95章 面如死灰 (第2/2页)
  
  他话语轻松,却透着一股不容置喙的意味。
  
  “不过,此事确实急不得,得一步一步来。本宫打算,先在扬州试点均田新策。”
  
  他将自己的盘算细细道来:这次查抄的叛乱豪强土地,一部分收归国有,作为官田;另一部分,则以极低的价钱,或租或卖给那些没有地、或者地不够种的农民,官府还会提供农技指导和低息农贷,帮他们尽快恢复生产。
  
  刘仁轨听得是热血沸腾,这法子要是能成,那可是天大的功德。但他也明白,这事儿的推行难度,比之前的商业改革要大上百倍。
  
  果不其然,均田新策的风声刚一放出去,整个江南士族地主圈子就炸了锅。
  
  他们不敢明着跟太子叫板,暗地里的小动作却是一波接一波。
  
  扬州城内外一时间谣言满天飞,说什么“太子爷要抢光大家的田产,搞什么共产共妻”,“新政就是刮地三尺,不给活路”,企图煽动百姓的恐慌,抵制新政。
  
  “哼,跳梁小丑,也敢在本宫面前耍这些不入流的把戏?”李承乾对此不屑一顾。
  
  他立刻着手,宣传和示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苏家那张遍布江南的商业网络再次派上了大用场。
  
  一批能说会道的文人墨客被组织起来,编了许多简单易懂、念着上口的小册子和歌谣,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传唱。
  
  什么“太子均田为百姓,耕者有其乐融融”,“旧时地主狠如狼,今朝翻身把歌唱”,这些歌谣通俗直白,很快就在老百姓中间流行开来,谣言的势头被压下去不少。
  
  另一边,李承乾下令,用最快的速度,在查抄来的田产上建起几个大型示范农庄。
  
  选用最好的稻种,用上最新的农耕技术,雇佣那些积极响应新政的无地农民来耕种。
  
  官府不仅提供农具、耕牛,还派了农技官员全程蹲点指导。
  
  不过短短数月,示范农庄便是一片喜人的景象,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丰收已是板上钉钉。
  
  那些原先还在观望、疑虑的农民,亲眼看到新技术和新政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哪里还坐得住。
  
  一时间,前来长史府衙门前排队申请租种官田的农户,几乎要把门槛给踏平了。
  
  一些脑子活络的士绅和中小地主,在见识到新政带来的商业红利和农业增产的巨大潜力后,心思也活泛起来。
  
  他们渐渐发觉,与其死守着那点盘剥佃户得来的蝇头小利,不如顺应大势,把银子投到新兴产业里去,或者引进新技术改良自家的田产,收益反而更高。
  
  甚至有几家主动派了子弟去农技推广站学习,寻思着怎么跟官府合作一把。
  
  登州港口日新月异,扬州漕运百舸争流。
  
  两地试点成功的消息,以及太子在两地推行的一系列革新措施,像雪片一般通过各种明里暗里的渠道,迅速传回了长安。
  
  朝堂之上,为之震动。
  
  李世民的龙案上,相关的奏报堆成了小山。他逐一批阅,脸上神情变幻,时而露出欣慰的笑意,时而又陷入沉吟。
  
  太子这趟差事办得,远超他的预期,只是这股锐气,也让他这位乾纲独断的帝王,心中平添了几分难以言说的复杂滋味。
  
  李承乾站在扬州城楼上,望着脚下奔腾不息的长江水。
  
  他清楚,登州和扬州的这点成绩,不过是开了个头。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回到书案前,提笔给远在长安的父皇写了一封长信。
  
  信中,他详尽地陈述了登州、扬州两地新政的推行过程、取得的成效以及遇到的波折,字里行间皆是对大唐未来的擘画与担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