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怒火与不安 (第1/2页)
林婉儿再度抬眼,仔细打量一番,认出了来者正是秦王李旭,心里略显慌张。
但她很快稳住情绪,回以俏皮的话语:“殿下过誉了,我只是想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能领略一下诗意罢了!”
李旭被她机敏的回答逗笑了。
他假装一本正经地说:“那么,我这里有一首刚刚创作的诗,不知姑娘能否一边享用美食一边欣赏一番?”
秦王的作品?
林婉儿眨了眨眼,好奇心促使她点点头。
于是李旭开始朗读:
“鸡腿飘香漫四方,
含笑成章入画堂。
若使佳肴能解意,
春风一笑上九霄。”
林婉儿自谦不算精通诗词,但对于基础规则还是略知一二。
这首所谓的诗无论是在平仄、格式还是押韵方面都存在诸多瑕疵,显然并非佳作。因此她先是一怔。
突然间,一阵爽朗的笑声响起:“殿下莫不是在戏谑于我?以殿下的才情,这诗实在显得不足挂齿。”
李旭亦随之莞尔。
他发觉和林婉儿相处起来格外自在愉悦。继而说道:“倘若姑娘觉得不佳,那我便再念一首。”话毕,他目光柔和,满含欣赏地看着林婉儿,温言道: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林婉儿闻此诗,不由得停下手中之事。她的眼眸中掠过一丝娇羞与欢喜。
即便再直率,当众受到这般夸赞,总归难免有些难为情。秦王的才华,她岂会不知?
当然,这位秦王的**也是众所周知。
“殿下所赋之诗,堪称妙绝,把小女子寻常模样描绘得如此鲜活,令我诚惶诚恐。”
林婉儿浅笑一声,音调稍降,却毫不避讳。
李旭正是喜欢她这份坦荡性格,这使他想起前世的某些女子。不禁微笑道:“今日这场诗会,依我看来……”
话未说完,忽然传来一阵热烈的欢呼声,紧接便是连声赞叹。“好!”
“好诗!”
“好文采啊!”
“仅凭方才那一首《临江仙》,便可称之为‘第二诗仙’。”
……
听到“第二诗仙”四字,李旭心中已明。
能达到这般境界的,多半又是那位善于模仿写诗的笵咸。
斜眼瞧见林婉儿一脸好奇地朝喝彩声的方向望去。李旭不容分说,拉起她的手,朝那边走去。
“走,咱们过去瞧瞧!”
林婉儿本就开朗活泼,卿卿点头,与李旭并肩前行。这对牵手同行的二人落入众多暗中观察者眼里,顿时激起些许波澜。
然而,李旭眼下权势显赫,自是不会在意旁人怎么看。
他领着林婉儿来到士子文人聚集之处,恰好听见笵咸正在朗诵一首“新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果真是它!
李旭眉头微皱,察觉到笵咸意欲以此诗博取名声。
正因为这首诗,后来经由太后之口,得了“万里悲秋常作客”的外号。
不过,今天有我在。
这个名号怕是要易主了!想到此处,
李旭嘴角浮现笑意,举步向前,气定神咸地吟道:“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恰在此时,笵咸也刚念完下句。“万里悲秋……”
听见有人吟诵,不由自主地停下。
转头一看,发现抢了自己的诗的,竟是秦王李旭,心中一惊。果然如此。
秦王虽未言语,但众人皆知他对那首诗念念不忘,显然也是个从异世而来的人。他脸上惊诧的表情,在旁人眼里却成了另一种解读。
"秦王殿下,李旭大人居然抢先将诗续完,这是何意?"有人低声私语,满是不解。
"难道二人早有密谋?"另一位贵胄疑惑地皱眉沉思。
但随即有人摇头反驳:"绝无可能!秦王一向独行,从未招揽门客,怎会与笵咸有所往来?"
此话一出,一个清瘦文士微动容颜,揣测道:"莫不是笵咸用了什么法子,窃得秦王诗稿?不然怎会这般巧合?"
人群中一阵骚动。"我听闻秦王之诗从不示人,就连亲近之人也难得一见,笵咸又怎能得手?"
"或许是他私下仿效秦王风格,欲借此扬名?"
"秦王诗风独特,岂是易仿?笵咸若有这般才气,又怎会隐而不发?"
郭宝坤听后眼中闪过怨恨,冷哼一声:"定是偷了!"
笵咸听见这些揣测,面色骤变,想要辩解,却觉千言万语堵在喉间。无论他说什么,都已无法扭转众人的臆想。
就在他迷茫之际,李旭卿笑一声,笑容中带着笃定:"诸位且静听。此诗,实乃我和笵兄合著。"
"我和笵兄数年前便相识,书信不断。上回南行,我特意去儋州探望过笵兄。"
"倒是让诸位误会了!"
此言一出,人群顿时哗然:"原来如此!"、"秦王殿下果然正直,笵公子亦是可交之人!"、"能与殿下共作诗篇,必非凡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