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岁岁文学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217章 累累富贵,皆为血泪

第217章 累累富贵,皆为血泪

  第217章 累累富贵,皆为血泪 (第1/2页)
  
  李显穆这般急匆匆进宫,朱棣还以为发生什么大事了,瞥了大太监洪保一眼,见洪保也有点懵,心中更是好奇。
  
  待李显穆入殿行礼后,便郑重道:“陛下,臣有一件涉及极广的大事奏请陛下,千古以来,豪门入仕途的人数远胜寒门,能读书的寒门又远胜庶民。
  
  臣曾经听过有百姓哀嚎:我们这些人代代贫寒卑贱如尘土,犹如牛马陷在泥潭中,永不可脱离。
  
  膏粱子弟不成材,大明的将来又托付给谁,臣一直为之忧心。”
  
  朱棣面色严肃起来,从以才取士开始,但凡优秀的君主,都非常注重寒门人才的提拔,只是很多时候,寒门因为出身低微、资源匮乏,导致纵然有些天赋,却依旧眼界不高、能力太差。
  
  “这是古来的顽疾,历朝历代都解决不了,难道你有办法?”
  
  朱棣带着些期待望向李显穆。
  
  “臣只是有一个初步的想法,具体如何做,还请陛下斧正。”
  
  “还真有!”朱棣惊声道:“说来看看。”
  
  李显穆正色郑重道:“臣这个想法的灵感来源是分省定额制度。”
  
  分省定额。
  
  朱棣沉吟,大明的科举制度基本上是传承宋朝,分省定制制度是大明做出的最大的改变之一,几乎从根本上重塑了大明朝堂的政治势力格局,影响极其深远。
  
  “当初父亲向先帝提出南北分榜,而后先帝决定直接各省分名额,其中原因便是南人在科举上实力太强,北人考试是考不过的,这背后原因也很清楚,因为北方历经战乱、教育水平差,不是短时能够弥补。
  
  这十几年来分省定额制度选出的北方官员,从各方面来看,并不比南方官员差太多,证明我们用分省定额来选择官员的制度是正确的。
  
  一时的科举成绩好,并不代笔士子治政的天赋高,而更可能是他在学习时得到了更多的资源而已。”
  
  朱棣是何等聪明的人,听到这里就已经听明白了,沉声道:“你的意思是,豪门世家子弟其实很多天赋并不出众,只是因为有名师教导,才能力压寒门子弟,在科举中夺魁,而这违背了朝廷选士的理念。”
  
  “正是!”
  
  李显穆沉声道:“大明有五千万人,其中盘踞在京城、省城中的世家,盘踞在府城、县城中的豪强,加起来或许有一百万人,如果大明只从这一百万人里面选士,又岂能选出真正的人才呢?”
  
  这世上再也没有比数据更加直观的东西,朱棣几乎就要被说服了。
  
  “可是寒门出身的士子做官后,大多数并不会对百姓更好,反而因为家贫会更狠厉的收刮百姓,朕听多、见多了那些一朝中举为官,不出数年就豪富乡里的事情,这又作何解?”
  
  朱棣说的这番话并不是他一人的想法,而是古已有之,尤其盛行于门阀贵族时代,那个时候的人,将家世和品德联系起来,认为世家门阀的品德远超过寒门。
  
  当世之人甚至编写了那些寒门出身的酷吏奸臣,是如何残害百姓、贪赃枉法的,而世家门阀出身的官员,又是如何高洁如雪,飘摇天上,有绝世的风姿,有高尚的品德,面对各种财货的诱惑而不屑一顾。
  
  这种思想甚至在现代社会也大行其道。
  
  说富二代做官不贪污,说富二代做官不在乎利益,能做些实事,穷的人当了官都会贪污,类似言语层出不穷。
  
  何其荒谬!
  
  “何其荒谬!”
  
  李显穆怒目圆睁,煞然道:“谁在陛下身边进献这等谗言,臣请杀之!”
  
  朱棣顿时有些愣,李显穆反应这么大是让他有些没想到的,自然没人在他面前进献谗言,李显穆也清楚,他是故意这么说,以显示自己的坚决态度。
  
  “这番言论可是有什么不妥之处吗?”
  
  当然不妥!
  
  古今中外,那些富人的钱都浸满了生民膏血,官员贪污腐败、官商勾结从朝廷的各项工程中渔利,有几个人的钱是干净的。
  
  用百姓脂血养出来的从容不迫,竟然还真觉得是理所应当,甚至生出了一丝傲气,自以为高高在上,妄图从道德层面审判穷人。
  
  一个富家小姐的一条裙子,其背后所浸透的血泪,甚至比一个、十个杀人犯手上沾染的血还要多!
  
  红楼梦里面每一个主子的煊赫富贵,其背后都是无数个投井而死的晴雯,建立在尸山血海上的富贵,怎么有胆子反而批评骨架垒起来的山不够坚实呢?
  
  还是杀的少了。
  
  毫不讳言,李氏也是建立在封建主义的特权之上,是依靠着无数百姓的供养,才有绫罗绸缎,锦衣玉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