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三年(第四更) (第2/2页)
加急的信件?
朱棣一惊,难道是京城出事了?
帐中众人也带着些焦急的好奇望过来,却只见皇帝只看了一眼,便愣在原地,下一瞬那封信缓缓飘落,陛下手都在颤抖,脸上也满是苍白。
这到底怎么了?
一道略显暗沉的声音响起,“临安长公主于七月二十五薨逝。”
众人先是松了一口气,转瞬又提起了心,有些担忧的望向皇帝,谁都知道皇帝和临安公主兄妹情深,这……
朱棣怎么也不敢相信,他出发的时候临安公主还好好的,结果几个月的时间,竟然就阴阳两隔,这让他怎么能接受呢?
可信中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生病后就一直没有好,一直到病重不治,况且有李显穆在身边,若是有办法,必然能够治好的。
良久,朱棣才回过神来,两行清泪从眼角落下,他豁然站起身,“瞻基,大军交给你,朕要率领轻骑先行赶回京城。”
朱瞻基毫不犹豫的应下。
……
临安公主的治丧场面很大,且时间会拉的很长,历史上从临安公主治丧开始,到最后下葬,用了整整五个月的时间,现在也差不多,唯一的区别是,李祺的坟墓就在京城,倒是不必再千里迢迢的扶棺归乡。
当皇帝率领着轻骑踏破了京城的宁静,带着风尘仆仆的气息回到京城后,众人才知道这位长公主生前有多么受宠。
披麻戴孝的李显穆又一次见到了这样的皇帝,满面哀凄,往日如同钢铁般的意志,如今仿佛全部消失不见了。
朱棣拍了拍棺椁,“妹妹,你放心,几个外甥我都会替你照顾好的。”
朱棣又见了李显穆几人,而后宣布辍朝五日作为哀悼,又把有司的治丧看了一下,规格虽然不能提,但是各种陪葬却可以提高。
朱棣这么做,一方面是真的伤心,一方面也是为了给李氏壮声势。
他虽然很想让李显穆夺情,但也知道李显穆不合适,若是李显穆空窗期两三年的话,势必会有些有心人出手。
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李氏恩宠是不会改变的,皇室中也有娘舅亲。
伴随着治丧逐渐结束,李显穆等儿孙将临安公主和李祺合葬,时间已经到了十月末。
当最后一抔土掩盖下,一个人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
……
户部尚书李显穆回家守丧,原礼部尚书郑欢调任户部尚书,原礼部左侍郎调任礼部尚书,原礼部右侍郎调任左侍郎,南京礼部侍郎王艮被调回京城,担任礼部右侍郎。
一个人守孝,三个人升官,在古代没有任期限制的情况下,这就是守孝为什么会被执行下去,因为没有守孝,高级官员担任时间太长了。
很多官员守孝结束后,仕途也就基本上告别高升了,三年时间,足够人走茶凉,当然,李显穆是不一样的,所有人都知道,他一旦守孝结束,就会立刻重返九卿之位。
只是不知道到时候是哪位九卿让出自己的位置,最有可能的就是左都御史、兵部尚书、吏部尚书三位。
京城中的议论纷纷,这三人自然也都知道,没人对此发表意见,两年后的事情,现在有什么可值得讨论的。
李显穆自然更不在意这些纷纷扰扰,他回到了当初为父亲李祺守孝时,所建的那座农家小院,院中生长了许多杂草,他花费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和妻子、儿女们将这些杂草都清理干净。
又将小院大致整修了一下,而后将儿女送回原公主府,现在的李府,他则和张婉居住在这里。
“婉儿,接下来的两年,辛苦你了,公府贵女,却要和我一起住在这里。”
“婆母待我如亲生女儿一样好,这是我该做的,夫君不必如此见外。”
张婉目光往外看去,那里是公公李祺和婆婆临安公主的坟茔,她眼中闪过一丝艳羡,而后又温柔的望向了夫君李显穆,她也有一位不世出的良人夫君。
李显穆则在心中盘算着时间,他的母亲是七月二十五薨逝,守孝是两年三个月,那么他会在永乐二十三年十一月时结束守孝,而后就可以去吏部报备,不过他这种官员,会直接报备给皇帝,之后等着朝廷安排即可。
只要能赶在皇帝驾崩前,重返中枢,即可。
春去秋来,夏冬轮转,转眼便是一年又一年。
————
临安公主讳镜静,太祖高皇帝长女,母后孝慈高皇后,生母成穆贵妃孙氏,洪武九年丙辰十月十日册封为临安公主,下嫁驸马都尉李祺,生长子李芳、次男李茂、三子李显穆。
永乐十九年七月二十五日,奉敕与夫李祺合葬京外南山之原。——《明史·太祖太宗诸公主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