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盲者与跛者, (第2/2页)
随后,一切如陈萍萍所料。
苏渝淡然一笑,道:“苏某不过一介书生,对鉴察院兴趣平平。”其实,更准确地说,苏渝仅对加入鉴察院兴趣不大。
陈萍萍亦非不识时务之人,既已遣影子与费介相邀,此番又亲至,诚意尽显。
苏渝若仍不愿,便真无意于此。
他亦不强人所难,仅浅酌一口茶,随口问道:“未知苏先生日后有何打算?”“殿试之后,自可步入仕途。”
“苏先生可有心仪之职?”陈萍萍后言未尽,但意已明。
苏渝心知,此时若提职位,陈萍萍定会欣然相助,毕竟官场之中,总有不为人知的运作。
然而,苏渝仍含笑摇头:“苏某无意步入仕途。”此言一出,陈萍萍与费介皆惊,陈萍萍目中闪过一丝讶异。
苏渝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书卷气浓厚。
在陈萍萍看来,苏渝科举之后,理应步入仕途。
若得此路,或可如林若甫般,成为一代名相。
当然,是名相还是奸相,非才华所能定。
但陈萍萍素来认为,笔墨之力有限,不如在鉴察院能有所作为,且无官场污浊之气,更易建功立业。
故欲揽苏渝之才。
然而,陈萍萍亦深知,文人自有其追求。
入朝为文官清流,为民请命,留名青史,自比鉴察院中为人所用之刀更为荣光。
故而,若苏渝因欲为文官而拒他,他亦能理解。
但此番苏渝竟言不入仕途,令陈萍萍捉摸不透此子心思。
然他亦不急于探问,只静待此子诉说心声。
费介此刻脸上写满了诧异。
毕竟,苏渝的这番言论,于他而言,完全是个新鲜事物。
之前他也曾向苏渝探问过,但苏渝总是以微笑作答,并未透露分毫。
他也从未深入追问过苏渝的未来规划。
他潜意识里认为,苏渝既然不来鉴察院,那便是要在科举之后步入仕途,成为一名文官。
只是,他还未曾与苏渝探讨过具体的职务安排。
然而,今日陈院长的一提,苏渝的一答,却让他陷入了深深的困惑。
苏渝究竟有何打算?
难道真要每日与孩童为伍,传道授业解惑?他注意到苏渝对此似乎颇为热衷。
陈萍萍与费介的惊讶之情溢于言表,而苏渝并未卖弄玄虚,而是直接将之前与林若甫的谈话内容复述了一遍。
“苏某无意为官。”
“参加科举,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的寒窗苦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费介听闻此言,眉头依旧紧锁,一脸的不解。
陈萍萍则似乎从苏渝的话中悟出了些什么。
他沉思片刻,好奇地看向苏渝:“那么,你未来的志向何在?”
这个问题与先前相同,但已不再局限于仕途。
无论苏渝有何志向,他都愿意伸出援手。
陈萍萍之所以如此热心,是因为他渴望拉拢苏渝这位人才。
他是个精明之人,深知自己的目标所在。
至于加入鉴察院一事,不过是手段之一,并非终极目标。
他真正想要的是与苏渝建立深厚的关系。
只要他能对苏渝有所帮助,苏渝愿意与他亲近,那便算是拉拢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