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林尘,你怎么看? (第2/2页)
“陛下圣明!”王奎和陈文辉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齐齐躬身。
林尘也躬身道:“陛下深谋远虑,臣,佩服。”
他知道,这已经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了。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能在以军功为唯一标准的大奉,硬生生开辟出“科技兴国”的第二条路,已经是前无古人,足以改变历史的壮举了。
敲定了新法的基本框架,御书房内的气氛缓和了许多。
任天鼎端起茶杯,呷了一口,又抛出了第二个议题。
“好了,新法之事,就这么定了。接下来,是第二件事。林尘,你此次北伐,带回来了十万乌丸战俘,还有他们的首领,水月托娅。这么多人,如何处置,诸位都说说吧。”
这个问题,同样棘手。十万青壮,既是一股巨大的潜在劳动力,也是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
户部尚书陈文辉想也不想,便开口道:“陛下,依老臣看,此事简单。乌丸乃蛮夷,屡次犯我边疆,杀我子民,罪大恶极。如今既已成俘虏,便按惯例,直接充为官奴,分派到各地,修桥、铺路、开矿、筑城。既能补充我大奉劳力之不足,也能让他们用一身苦力,来赎清他们的罪孽。至于那水月托娅,一介女流,为绝后患,赐死即可。”
他的方法,简单、直接,也最符合历来的传统。
吏部尚书王奎却摇了摇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陈尚书此言差矣。”王奎说道,“十万官奴,看似是劳力,实则是十万颗仇恨的种子。他们散落各地,监管困难,一旦有变,便是燎原之火。臣以为,对付草原民族,攻心为上。”
他看向任天鼎,拱手道:“臣建议,从这十万战俘中,拉拢一批,分化一批。挑选其中一些有威望、又对我大奉心存畏惧的部落首领,给予他们一些好处,封他们为‘头人’,让他们去管理其余的战俘。再将这十万人,分开关押,让他们互相监督,互相制衡。至于那水月托娅,其在乌丸各部中威望甚高,不可轻易杀之。当将其软禁于京师,作为一张王牌,用以制衡草原上可能出现的新势力。如此,方能以最小的代价,换来草原长久安稳。”
王奎的计策,显然比陈文辉要高明许多,充满了文官式的政治算计。
赵玄素也发表了看法:“王尚书之策虽好,但过于柔和。草原民族,只敬畏强者。臣以为,当效仿前朝,将其中最精锐的战士挑选出来,打散编制,组建一支‘归义军’,由我大奉将领统帅,让他们去打更北边的蛮子,以夷制夷。剩下的老弱,再充为劳役不迟。”
充当奴隶、分化拉拢、以夷制夷。
三位尚书,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三种截然不同的方案。
任天鼎听完,不置可否。他将目光,最终投向了那个从始至终,都未发一言的年轻人。
“林尘,他们三人的看法,你都听到了。”
“现在,朕想听听你的看法。”任天鼎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这十万战俘,是你亲手打败,亲手俘获的。如何处置他们,你,最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