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一群黄口小儿,也敢妄谈教化? (第1/2页)
“不一样的,是那些所谓的新式学科!”钱浩的声调提高了几分,带着一丝愤懑,“什么物理、化学、几何……每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那些与科举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东西!老师在堂上,讲什么‘力’、什么‘原子’,我等听得是云里雾里!威国公更是亲自下令,言明这些新学科学不好,便不准毕业!”
“这不是胡闹吗!”之前那个倨傲的士子,一拍桌子,“威国公乃是军功盖世的英雄,我等敬佩。可这教书育人,选贤任能,终究是读书人的事!他一个武将,怎能如此外行插手!”
钱浩叹了口气,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正是如此。在下苦思冥想,觉得此路不通,长此以往,只会荒废了圣贤学问。于是,在六个月前,便毅然主动退学,重归正途。如今想来,幸好走得早啊!”
他这番“亲身经历”的现身说法,极具说服力。
茶楼内的气氛,彻底倒向了一边。
“原来如此!我说呢,拜入林尘门下就能考中进士?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好事!”
“等着吧!我敢打赌,这一次春闱,京师大学堂必然是全军覆没!一个能考上的都不会有!”
“他们这是做梦!以为科举是请客吃饭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在一片对京师大学堂的嘲讽与唱衰声中,士子们仿佛找到了某种微妙的心理平衡,似乎连自己面对春闱的紧张与不安,都减轻了几分。
与外界这些普通士子的议论纷纷不同,作为大奉王朝最高学府的国子监,此刻正被一种更为紧张、也更为激昂的氛围所笼罩。
如果说,外界士子是将京师大学堂当成一个笑话来看。
那么,国子监的士子们,则是将其视为一个必须被公开处刑、彻底击败的生死大敌!
国子监,彝伦堂内。
数百名国子监的监生,正襟危坐。他们是大奉最顶尖的一批学子,每个人都出身不凡,才华横溢,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堂上,新任的国子监祭酒——郑玄年,正在进行着春闱前的最后一次训话。
但堂下的学生们,却早已按捺不住,三三两两地低声探讨着。
“听说了吗?京师大学堂那帮人,今年也要参加春闱。”一个身着华服的监生,嘴角挂着一丝冷笑。
“呵,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真以为学了点算学、格物,就能写出锦绣文章了?他们连《春秋》‘三传’都未必分得清吧?”
“王兄此言差矣。我们不能轻敌啊!”另一人故作严肃地说道,随即话锋一转,“我们应该同情他们。毕竟,花了那么多时间和金钱,去学那些无用之学,最后名落孙山,那该是何等的悲惨?我们身为大奉士子之表率,理应在考场上,用绝对的实力,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什么才是科举正途!让他们输得明明白白!”
“哈哈哈,李兄说得是!我们国子监,才是大奉文脉之所在!此次春闱,定要将那所谓的‘大学堂’,彻底踩在脚下!让天下人都看看,谁才是真正的最高学府!”
监生们言语之间,充满了对国子监的绝对自信,和对京师大学堂的极度蔑视。这种情绪,不仅仅是年轻人之间的意气之争,更是新旧势力、传统与变革之间,一次无声的碰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