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试探 (第2/2页)
这公然行贿之事被他做得如此顺理成章,显然是为官期间并未少做。
赵瑗本该言辞拒绝,但却还是含笑当着他的面将箱子打了开来。
里面是整整一箱子白花花摞得整整齐齐的白银,少说也有数千两,居然被他说成小小礼物。
赵瑗看着这些东西,眼皮子狂跳。
但并未拒绝高县令的礼物,反而转头便当着对方的面,将箱子盖上,对着高县令说道:
“高县令送的这些书画礼物本公实在是喜欢,也不算什么贵重之物,本公便笑纳了。”
高县令听了赵瑗这话,眼睛亮了起来,他呵呵笑道:
“那里那里,这些东西也就是我四处收罗来,平日没事把玩的小玩意儿,在我手里这些东西也就是个物件,可国公爷要是喜欢,等公爷回京前,我再送您一箱子。”
“哈哈哈,那可说好了,等本公回来,要是没有另一箱子,本公可就赖上你了。”
两人相视而笑,彼此都达到了目的。
高县令见赵瑗收下了礼物,也心满意足的告辞离去。
等高县令的人走后,赵瑗坐在书桌前沉思良久,才让茴香去唤人来。
茴香唤来的人是一位身穿常服的普通马夫。
这马夫虽然着装普通,但脚下步履沉稳,走路无声,显然脚上功夫比马背功夫要强许多。一双招子明亮无比,老茧生在指节之上,而非虎口处,更是说明此人是一个练家子的高手。
此人名叫段生,是赵构最早安排给他的国公府侍卫之一,从秦桧死后赵构亲临建国公府那日,就一直跟在赵瑗身边。
起先虽然算是为赵构监视赵瑗的暗桩之一,但如今监视的命令早就撤了,这批护卫虽然偶尔还会向赵构报备外,更多的还是担负起护卫赵瑗的职责。
这趟行程,赵瑗便安排这批人中的一半,都伪装成了随行的车队马夫等小厮,还有一些人分散开来,伪装成了行商一类。
段生便是这批护卫的负责人。
段生一进屋中,便抱拳施礼,恭敬道:
“段生见过公爷。”
赵瑗摆手。
“不必多礼,你们隐藏身份要紧,总不至于在外见到我还要这样吧?”
“是,国公教训的是,属下明白。”
“算了,叫你来不是为了教训你这事的,”赵瑗手指向一旁的大箱子,揭开了一角,“看到这个了么,高县令给我的礼物。”
段生看向那箱子里闪烁的银光,瞳孔一缩。
赵瑗将段生的反应收入眼底,笑道:
“你觉得一个县令随手就能拿出上千两白银,也不求我帮他,只是作为礼物送一个前来查账的钦差会是什么目的?”
“无论什么目的,属下只知道这只靠县令一职,不可能随意拿的出这千两白银。”段生抱拳。
“是的,他既然舍得拿出来,就代表他的目的价值不止这千两。所以我要你分几个人,好好查查高县令这段时间里接触过什么人,在谁的手下办事,身后的靠山是谁,究竟想要做什么。”
“是,属下遵令。”
段生离开办事,赵瑗还在思考高县令此举的缘由。
这人无缘无故给他送了千两白银,究竟是为什么?
他奉命进入江南地界查事,这事情已经算是摆在明面上的事儿了,这位高县令却还是主动将自己行贿的把柄证据交到赵瑗手上。
做得出这种蠢事情的人,怎么可能能在江南官场之中混到一县之令的地位?
既然如此,那高县令肯定就是抱着某种目的做这事情的?
可究竟是什么目的呢?
千两白银可不是个小数目,既然能毫无理由的送出来,就证明对方并不在乎这千两白银,或者是——
还能拿回来?
又或者这次的行贿只是一个小试探?
试探赵瑗此行江南的目的究竟是和江南官场心照不宣的走个形式,互相给一个台阶让双方下台,还是不死不休的鱼死网破?
关键是两件事情并不会互相冲突。
若是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呢?
例如:钓鱼?
高县令此举像极了抛掷鱼饵的渔夫,用千两白银当做饵料,骗取想要得到的东西。
那东西是什么呢?
自己会因为抛出的饵料而做出什么,对方会想要看到的事情?
想到这里,赵瑗突然惊觉!
他连忙重新叫来茴香,让她把段生重新叫来,不要事先派出任何暗处的人手!
还好,赵瑗反应还算迅速,看似脑中已经辗转了千遍逻辑,但实际不过半盏茶的时间都没耗费。
就算段生行动再迅速,也不至于如此快的将赵瑗的命令执行下去。
实际上,茴香再次找到段生的时候,他才刚刚走下驿馆的楼梯,准备去马棚。
段生再次回来时,一脸不解,但还是恭敬的向赵瑗又鞠了躬。
赵瑗开门见山,问道:
“人你派出去了么?”
“还未,属下刚刚准备安排,就被茴香姑娘叫了回来。”
“那便好。”赵瑗拍了拍胸口,松了口气。
“国公可是有什么新的吩咐?”
“没错,不过在此之前,我想问你,此次随行护卫可敌多少人?”
“若有准备,四十名护卫可抵御三百精兵,若是寻常匪盗,还可再加一倍。”段生思索了一下,说道。
赵瑗点头,这战力听起来确实强悍,赵构的寻影卫本事高超,就连先前李涧等人被寻影卫缠上了,也只能勉强不落下风,最后还是靠着粉尘爆炸才得以脱身。
听到这里,赵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他说道:
“我让你安排的人手不要用了,继续让他们留在车队里,随时靠近兵刃武器,我会把留在德清县的任务派给其他人去做。”
段生愣了一下,疑惑道:
“公爷莫非怀疑之后这段路里有人会设伏?”
赵瑗点点头:
“我也只是怀疑,暂时还无法确定,但是小心驶得万年船,出门在外,又是江南这种地方,水匪寨子众多,难免会有不开眼的毛贼真的干出不要命的事情来,所以你的人暂时先确保本公安全再说。”
段生虽然还是疑惑国公,究竟是从什么地方做出的猜测,但还是领命离去。
赵瑗又叫来了几名随行的官员,让他们带着十余名护卫留在德清,暗中调查高县令一事。
那些官员得了命令,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还是乖乖听令,留在了驿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