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发展困境!哪有先富带动后富? (第2/2页)
众人听后都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了然的神色。
士绅商贾背后连着朝中关系,这是明摆着的事。
他们消息通得快,路子也广,真要动起手来,保不齐哪个御史就会上奏折参一本,说他们“与民争利”“苛待乡绅”。
真到了那一步,别说拦着不让买房,怕是连工业区的安稳都要受影响。
“确实拦不住。”卓敬叹了口气,“这些人家族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咱们眼下要紧的是把工业区稳住,犯不着在这上面硬碰硬。”
王弼也点头:“只要他们守着规矩来,不扰乱市场,买几套房倒也无妨。真要是过了界,再寻法子敲打便是。”
屋里一时安静下来,都知道这是眼下最稳妥的法子——有些事,只能顺着势头来,急不得。
朱高炽手指在案几上转着圈:“工人有工坊托底,可寻常百姓得给他们找条门路。”
“要么让他们能靠着工业区做点营生,比如开个杂货铺、做个小饭馆,要么就得想办法让他们的收入也能跟着工业区的红火涨起来——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好处都被少数人占了去。”
卓敬听着,眉头不由得紧紧皱起,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案几边缘——这事儿哪有什么现成的好办法?
他何尝不明白朱高炽的话外之音?
这是想让天津的寻常百姓也能跟着沾光,可现实摆在眼前,这想法实在难办。
“殿下,您的心思属下懂。”卓敬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可您瞧,东海贸易的大头早被朝廷的船队占了,剩下的小头,也被那些士绅商贾、皇亲国戚还有达官显贵们分了去。”
“寻常百姓别说跟着出海做买卖,他们连一艘近海的小渔船都未必置办得起,更别提远洋大船了——那船光是打造就得几千两银子,还得雇水手、备粮草,他们哪有这个家底?”
他抬眼看向朱高炽:“没有船,就沾不上贸易的光;进不了工坊,就挣不到稳定的钱。想让他们跟上这势头,难啊。”
这其实也是大明眼下的通病。
百姓富不起来,并非不愿劳作,而是路子被堵得太死。
士绅商贾握着资源和门路,自然不希望百姓真的富裕起来——若是百姓都有了本钱,谁还会甘心给他们当佃户、做长工?
谁还会在他们的店铺里买那些加价的物件?
就像眼下的东海贸易,明摆着是条赚大钱的路子,可寻常百姓只能眼睁睁看着。
造船的木料被大户垄断,出海的引票攥在官府手里,连港口的泊位都被几家商号分了去。
他们就算知道哪里有商机,也连门槛都摸不到,只能看着士绅们把银子一车车拉回家,自己照旧过着精打细算的日子。
朱高炽手指在案几上重重一敲:“就是因为这样,才更要想法子破局。总不能让这世道一直这样——少数人撑死,多数人饿肚子,那不成了死水一潭?”
呵,先富带动后富?
朱高炽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心里头冷笑一声——这话听着好听,实则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说辞罢了。
他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那些先富起来的士绅商贾,只会想着把路子堵得更死,把利差拉得更大,好让自己赚得更多。他们买田置地,垄断货源,甚至勾结官吏抬高物价,哪会真的把赚钱的门路分给旁人?
“先富的只会更富,贫穷的只会更穷。”他低声说了一句,声音里带着几分嘲弄,“富者有银山托底,哪怕跌一跤也摔不伤;穷者手里只有一把糠,风一吹就没了。不打破这层壁垒,所谓的‘带动’,不过是镜花水月。”
卓敬在一旁听着,沉默着没接话——这话虽糙,却戳中了眼下的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