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饮宴】 (第1/2页)
城内西南一隅,影园。
黄昏时分,一行达官贵人步行入园。
谭明光和薛淮并肩领先,推官郑宣则在旁向薛淮介绍此园景致。
薛淮前世曾经游览过苏州几大名园,此刻亲眼看到扬州名园,亦别有一番感受。
只见入园之后,前方一围葱郁竹林障目,修篁如屏,霎时隔绝市井尘嚣,宛若清气拂面。
郑宣热情地说道:“府尊,厅尊,此园以影为名,便在于三影交迭辉映之美。前方便是荷花池北端,春时柳线蘸水,夏至芙蕖盈塘,渔舟偶从葭苇深处荡出,水影散作碎银满池。”
众人止步,谭明光笑问道:“景澈意下如何?”
薛淮抬眼望去,不由得赞道:“三面环水,荷千余顷,柳万屯烟,此景美不胜收,可谓得山水骨性。”
郑宣仿佛大受鼓舞,又指向北面说道:“厅尊,站在湖边可北眺蜀冈余脉蜿蜒如龙,晴时青峦迭翠,雨际云霭吞吐。远山借入园中,与园内嵯峨石笋互成俯仰,一实一虚,山影犹如卧云。”
薛淮微微颔首。
众人遂沿着荷花池畔堤坝前行,只见沿堤植柳万株,柔条垂绿,疏密成画。
正如郑宣所言,此地水影、山影、柳影交织如梦,令人心旷神怡。
薛淮看向郑宣问道:“郑大人,不知何人有这般大手笔修建这处影园?”
郑宣答道:“回厅尊,此园乃数十年前进士郑元勋筹建,由大匠计成设计勾勒而成,后几经辗转由本地大族刘家购得。”
刘家?
薛淮看了一眼侧后方神态淡然的通判刘让,心中隐隐有了计较。
众人继续赏景,园内筑境疏朗,奇石点缀,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
不多时,前方出现一处精舍,黛瓦素墙之间以冰裂纹棂窗交错,轩外松梅掩映,室内琴案临窗。
门上匾额书“玉勾堂”三字。
谭明光携薛淮当先而入,余者紧随其后。
“景澈,且入席叙话。”
谭明光先入主位,坐北朝南,背后立着绘有《江帆楼阁图》的屏风。他显然不想让薛淮感到拘束,指着东侧首座笑言。
薛淮拱手一礼,迈步入座。
通判刘让作为扬州府衙名义上的第三人,泰然自若地坐在西侧首座,与薛淮遥遥相对。
余者纷纷入座,薛淮下首便是推官郑宣。
一群身量窈窕的侍女莲步轻移来到众人身后。
厅内烛火通明,映照着窗棂上疏梅的暗影,丝竹之声若有若无地自远处的假山后传来。
侍女们低眉敛目,为众人斟上温好的惠泉酒,动作轻盈无声。
谭明光笑容和煦,先举杯道:“景澈初至扬州,水土或有不惯,愿这杯薄酒能驱散路途辛劳,也祝早日安顿。”
他语气温厚,仿佛只是寻常长辈关切。
“谢府尊关怀。”
薛淮举杯相应,姿态恭谨。
酒过唇舌,醇而不烈,确是佳酿。
两位主官开了头,余者渐渐放松,气氛慢慢变得热烈起来。
郑宣与对面的刘让对视一眼,随即笑容满面地向薛淮举盏道:“厅尊远道而来,为扬州增辉良多。卑职不才,这杯酒敬厅尊,往后但有差遣,宣必竭力。”
薛淮含笑应道:“郑大人客气了,薛某初来乍到,正需诸位鼎力相助。”
郑宣略感意外,从白天码头初见到眼下把酒言欢,这位传闻中性情骨鲠的年轻贵人竟然全无锋芒,这究竟是传言有虚,还是对方深藏不露?
京城和扬州相距遥远,传闻夸大在所难免,只是扬州会馆送回来的情报理应没有谬误,至少不应该出现这么大的反差。
他看着淡定优雅的薛淮,一时间不知该不该继续探查薛淮的底色。
刘让见状便放下酒杯,指尖在冰凉的杯壁上轻轻摩挲了一下,状似随意地开口,声音低沉平静:“厅尊年少有为,在京城已声名鹊起,此番外放,想必定是胸有丘壑,欲在江南做一番大事业了?”
这番话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场间气氛为之一凝。
其他属官虽在交谈,声音却都不自觉地小了下去,眼角余光皆暗暗投向主桌。
知府谭明光似乎完全没有察觉到刘让所言带来的暗流涌动,自顾自地品着杯中绵柔的佳酿。
薛淮则神情不变,拿起箸夹了一片清淡的笋脯,从容道:“刘通判谬赞了。薛某年少资浅,不过奉旨行事,尽责尽职罢了。京中些许虚名,实不敢当。”
他微微一顿,目光扫过刘让平静的脸,落在主位的谭明光身上,“扬州物阜民丰,府尊治理有方,薛某所求不过是协助府尊,使地方安泰,为陛下分忧而已。”
谭明光听罢,脸上笑容更盛,抬手虚按了一下:“景澈此言甚合吾意!守成持重,安泰地方,乃你我职责所在。江南虽富庶,却也如这影园水境,求个稳字最是要紧。诸位共饮此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