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忠孝自古为一体 (第2/2页)
若父母得病,朝廷征召,则可上书万岁,以求更替。若不可,则当以朝廷征召为先。”
康元帝略感失望,感觉话题又要回到朝臣奏对的老路子上去了,便闷声说道。
“父母有恙,弃之不顾,此为不孝,为国效力,此当为忠,难道这不是忠孝不能两全吗?”
贾雨村摇头道:“父母有恙,未必致命。抗拒朝廷,罪可灭门。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本来父母有可能痊愈,结果因为自己抗拒朝廷,而牵连被杀,这是孝吗?
就算父母一病不起,也得个寿终正寝,死后尚有哀荣。比起死在牢里,死在街头,不是孝顺得多吗?
故而孝有大小,不顾大孝之义,而以小孝之名,为双亲引祸,为祖宗蒙羞,岂是真正的孝道?”
康元帝心中一动:“若是皇帝仁慈,不株连满门,只杀你一人,又怎么说?”
贾雨村苦笑道:“就算只杀我一人,病床上的父母也一样没人照顾了,且兼有丧子之痛,也难痊愈。
我若应朝廷之召,尚可以俸禄雇人照料父母,且父母心中有希望,更易痊愈,不比我被杀了更孝?”
康元帝将抬杠进行到底:“若是皇帝更仁慈,连你也不杀,又怎么说?”
贾雨村笑道:“既然皇帝这么仁慈了,那我上书陈情,请求替换之时,早就准奏了。
如此我得以侍奉双亲,皇帝得仁慈孝义之名,正是忠孝两全,皆大欢喜之事,有何为难?”
康元帝想了想,觉得父母生病这个例子是贾雨村自己举的,无形中降低了难度,自己要应对的局面则更加复杂。
所以他决定自己举例子,不让贾雨村自问自答,才能看出此人是否真的胸有山河,袖藏乾坤。
“若不是父母生病,而是父母不肯让你入朝为官,而朝廷又要征召你,你如何做到不两难呢?”
“那就要看皇帝是否仁慈了,我上书陈情,希望皇帝理解我的难处。”
“皇帝不仁慈!你不来,就杀你,而且只杀你,不杀你父母!别拿株连来糊弄朕了!”
“如此则以大孝为先,入朝为官。若顺父母之意,而我身死,绝祖宗之祀,此为以小孝毁大孝,乃真正不孝。”
“……你有兄弟,你死了你祖宗也断不了香火!别拿这个说事儿!”
“那也得去,世人皆知父母留难,我不去,皇帝杀了我,则陷父母不慈之名。名誉如天,岂可轻忽?”
“你要敢去,你父母就要自杀!命都没了,还怕什么不慈之名?”
旁边的夏守忠都低头咧嘴了,万岁今天是真急眼了,这是好不容易看见缝隙了,非要一杵到底不可呀!
“请问万岁,父母以命阻拦我入朝为官,这是什么朝,当的什么官?
莫不是异族篡位,沐猴而冠?如此我不入朝为官,也不为不忠,反而为大忠!”
“不是异族篡位,就是朕召你!你父母为人执拗,山野村夫,见识浅薄,就是不肯让你做官!”
夏守忠同情地看了贾雨村一眼,感觉他就像万岁手里捏着的一条泥鳅,四处乱钻,指缝却越收越紧。
贾雨村叹了口气:“这样啊,那我就只能出家了,既满足了父母不做官的愿望,也不违朝廷征召旨意。
大康是从不征召出家人的,万岁也可免去杀其父母而用其子的恶名,也算是我忠孝两全了。”
这也行?康元帝皱眉想想,这也确实符合自己之前所说的,以身受之的思路,也算一个办法。
康元帝默然片刻,终于问道:“若是朕想做的事,与太上皇之意相左,群臣以太上皇之意相阻,朕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