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盲龟浮木无高下 (第1/2页)
盲龟浮木,是《杂阿含经》中的故事。其核心含义就是人身难得。
肉身虽苦,六根不净,但以人身修佛,要比众生都更容易。众生在修佛基础这件事儿上,并不平等。
那么人身究竟难得到什么程度呢?故事中说,假如世界是一片汪洋,在汪洋之上漂浮着一块木板。
在这个木板中间有一个洞洞,这块木板就成了类似于武松带的枷,而且中间这个洞洞的用途,还确实跟枷也差不多。
在这片汪洋大海中,有一只海龟……原文里只说是龟,不过讲道理的话,能在汪洋大海中生存的肯定应该是海龟。
这只海龟是只盲龟,它在海里游着,每隔一百年,能有一次机会把头伸出水面。
这只盲龟唯一的目标,就是追上这块木板,把龟的头伸进木板上的洞洞中,便可获得人身。
可整个世界就是海洋,那么小的一块木板,随波逐浪,谁也不知道下一刻漂到什么地方。
而那龟又是个瞎子,即使木板刚好就在它附近,它也看不见,很可能一百年一次的机会就错过去了。
就是在这种匪夷所思的条件下,身残志坚的盲龟从未放弃,坚持每隔百年就以头探洞。
终于有一次,盲龟把头伸出水面时,刚好就钻进了那块木板上的洞洞里,终于得了人身。
这个故事有很多解读,也充满了隐喻,但无论如何,它说明佛家也认可,轮回成人何等不易,要把握机会,好好修行。
太上皇深吸一口气,声音变得有些沉闷:“那你说,既然人身如此难得,对修行也是绝佳的机会,为何佛家还把人身叫臭皮囊呢?”
贾雨村站直身子,双手合拱,神情肃穆:“人身再难得,也无法永远占据。这一点佛道两家都懂。
道家珍爱人身,努力修炼,希望得长生不老,却也只是千年万载,就算最终成仙,也要脱去肉体凡胎。
道家言实,佛家讲虚,佛家既知人身寿短,譬如朝露,万般珍惜,终归虚幻,还不如一开始就看开些。
就如房子再好,总归是租来的,灵识才是自己的本身。与其花费大力气修缮房屋,不如抓紧锻炼本身。
如此有朝一日,房子必须归还之时,自身灵识已经足够强大,可以遨游天下,永驻西方,岂不更好?”
太上皇抓紧念珠,沉声道:“如此说来,佛家终究比道家见识要高一层!
道家看不穿,还一心修缮房屋,佛家看得透,早知肉身虽贵而不长久,所以努力修炼灵识!”
康元帝担心地看了贾雨村一眼,你可不能输啊,咱俩是同道中人,你若输了,以后我在太上皇这尊大佛前也抬不起头了。
“太上皇,臣以为,若按太上皇的说法,其实道家看得比佛家还要透!”
太上皇眯起眼睛,看着贾雨村:“哦?道家看得透?看得透还拼命修租来的房子?”
贾雨村朗声道:“人若一旦看透万事皆空,则万事不为,这种修行,不过是下乘之举。
人若已看透万事皆空,仍在白驹过隙中持奋发心,在朝生暮死中求闻道,才是上乘之举!
太上皇以为佛家比道家看得透,其实不但是误解了道家,同样也误解了佛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