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0章 江东来客,周瑜 (第2/2页)
周瑜坦然一笑,那笑容里带着一丝欣赏。
他站起身,对着罗辰郑重一揖:“吴郡孙策,遣挚友周瑜,拜见罗都尉。”
“孙伯符?”罗辰故作惊讶,随即又化为惋惜,
“文台公不幸,辰亦有所耳闻,深感痛惜。不知伯符遣公瑾前来,有何见教?”
“见教不敢。”周瑜的声音沉静而有力,
“家兄伯符,欲继承父志,扫平江东六郡,为汉室重定东南。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伯符久闻罗都尉在荆南,以一己之力,开互市,安蛮夷,屯良田,铸精兵,实乃当世人杰。
今伯符兵微将寡,粮秣困窘,特遣瑜前来,恳请都尉能念在同为汉臣、共讨不臣的情分上,暗中资助我军一批粮草兵甲,以助我等在江东立足。”
他说得恳切,将姿态放得很低,但眼中却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光芒。那是一种对未来的绝对自信。
“待我等功成之日,江东的鱼盐之利、铜铁之矿,皆可与都尉共享。将来若刘景升对都尉不利,我江东之兵,亦可顺江而下,为都尉声援,成掎角之势!”
这番话,如同一块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湖面。
资助孙策,这无疑是一场豪赌。
赢了,未来在江东就多了一个强大的盟友,可以极大地牵制刘表,为自己在荆南的发展争取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输了,一旦事情败露,就是公然资助刘表的死敌之子,刘表必会以此为借口,发动雷霆一击,届时自己将面临灭顶之灾。
罗辰没有立刻回答,他看向了荀衍。
荀衍面色凝重,他缓缓起身,在厅内踱步,权衡着其中的利弊。
议事厅内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只有烛火偶尔发出的“噼啪”声。
周瑜安静地坐着,他知道,这个决定对眼前的少年而言,意味着什么。
他甚至已经做好了被断然拒绝的准备。毕竟,雪中送炭,永远比锦上添花需要更大的勇气和魄力。
良久,荀衍停下脚步,对罗辰微微颔首,嘴唇无声地动了动,吐出四个字:“险中求胜。”
罗辰的眼中,爆发出惊人的亮色。他懂了荀衍的意思。
固守荆南,看似稳妥,实则是在等死。
刘表、邢道荣、赵平,甚至北方的曹操,都不会容许他安然壮大。唯有主动出击,搅动天下风云,在棋盘上落下自己的棋子,才能在未来的惊涛骇浪中,博得一线生机。
他看向周瑜,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坚定:
“公瑾可知,我这坞堡,上下近万张口,每日嚼用的粮食,便如流水一般。工坊产出的铁器,优先要满足与蛮族的交易,换取片刻安宁。我,也很难。”
周瑜的心,微微一沉。
“但是,”罗辰话锋一转,
“文台公乃抗击董卓的英雄,伯符亦是少年英杰。我罗辰虽地处偏僻,也愿为天下尽一份绵薄之力。”
他站起身,走到沙盘前,拿起一枚代表粮草的黑色棋子,没有放在江东,而是放在了长江中游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渡口。
“我不能给你们太多。三千石粮食,五百套粗制兵甲。多了,会引人耳目,我自身亦难保。这些,算是我私人对伯符的‘投资’。”
罗辰看着周瑜,一字一顿地说道,“我不要你们江东的鱼盐铜矿,我只要伯符一个承诺。将来我若有需,江东水师,要能为我所用。”
周瑜猛地站起,眼中满是震惊与狂喜。
他预想过罗辰的无数种反应——贪婪地索要好处,或是谨慎地断然拒绝。
他唯独没有想到,罗辰会用“投资”这个词,并且提出的条件,不是眼前的利益,而是未来的战略同盟。
“好!”周瑜深吸一口气,对着罗辰一揖到底,“瑜代伯符,谢过罗兄!”
这一夜,荆南的深山坞堡与江东的未来霸主之间,一根看不见的线,悄然连接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