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续1 归京后的风云变幻 (第1/2页)
凯旋归京的表象与暗流
李世民率大军凯旋而归,长安城再次沸腾。百姓们夹道欢呼,称赞秦王的英勇与功绩。李渊也在太极殿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对李世民及其麾下将领进行了丰厚的赏赐。
然而,在这一片热闹与荣耀的背后,却是暗流涌动。太子李建成在庆功宴上强颜欢笑,心中却充满了嫉妒与怨恨。他看着李世民在宴会上意气风发的模样,拳头不自觉地握紧。
“太子殿下,不必太过忧虑。秦王此次虽立下战功,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王珪在一旁轻声说道。
李建成冷哼一声:“哼,他这次又出尽了风头,不知道又会拉拢多少大臣。”
王珪安慰道:“太子,我们在朝堂上也有不少支持我们的人。而且,陛下对秦王也并非完全信任。我们只要继续在陛下耳边吹风,再想办法削弱秦王的势力,太子之位迟早是您的。”
李建成点了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狠厉:“好,你继续去安排,一定要想办法扳倒李世民。”
朝堂上的新一轮交锋
庆功宴后的第二天,早朝之上,局势便开始发生变化。
裴寂率先站出列,说道:“陛下,秦王此次出征虽击退了突厥,但听闻他在军中擅自扩充兵力,有私自培养势力之嫌。”
李世民眉头一皱,上前一步说道:“陛下,儿臣此次出征,为了更好地抵御突厥,确实招募了一些士兵。但这些士兵都是为了保家卫国,并无任何私心。而且,所招之兵都已登记在册,随时可接受查验。”
萧瑀也站出来为李世民说话:“陛下,秦王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此次出征更是保卫了边境安宁。招募士兵也是形势所迫,万不可随意猜疑。”
封德彝却反驳道:“萧大人,口说无凭。谁能保证秦王招募的士兵不会被他用来谋取私利?如今秦王势力日益壮大,不得不防啊。”
朝堂上再次分成两派,争论不休。李渊看着这一幕,心中十分不悦。他拍了拍龙椅扶手,说道:“都别吵了!此事待朕派人查明真相后再做定论。”
早朝结束后,李世民回到秦王府,心中十分烦闷。他知道太子一派不会轻易放过他,接下来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长孙王妃看出了他的心思,说道:“王爷,不必太过烦恼。清者自清,只要我们行得正坐得端,他们也拿我们没办法。”
李世民点了点头:“夫人说得对。但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想办法应对。”
太子的毒计
太子李建成和王珪在东宫商议对策。王珪说道:“太子,如今我们要想办法让陛下对秦王彻底失去信任。不如我们找人诬陷秦王谋反,让陛下不得不处置他。”
李建成犹豫了一下:“这样做会不会太冒险了?万一被陛下发现是我们诬陷,那就糟了。”
王珪笑道:“太子放心,我们可以做得神不知鬼不觉。我们找一个和秦王有过节的人来告发他,然后再在暗中提供一些所谓的‘证据’。陛下看到这些证据,肯定会对秦王产生怀疑。”
李建成想了想,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他说道:“好,你去安排吧。一定要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
于是,王珪开始四处寻找合适的人选。他找到了一个曾经在秦王府犯了错被李世民责罚过的士兵,名叫李勇。
王珪找到李勇后,对他说道:“李勇,你想不想报仇?只要你按照我说的去做,不仅能报你被秦王责罚之仇,还能得到一大笔赏钱。”
李勇听了,心动不已。他问道:“大人,您让我做什么?”
王珪说道:“你去告发秦王谋反,就说你亲眼看到秦王在军中秘密训练士兵,准备起兵去准备夺位。我会在暗中帮你提供一些证据。事成之后,好处少不了你的。”
李勇犹豫了一下,但想到自己被李世民责罚的怨恨,还是答应了下来。
诬陷事件爆发
没过几天,李勇便到皇宫门前击鼓鸣冤,声称要告发秦王谋反。
李渊得知此事后,十分震惊。他立刻下令将李勇带到朝堂上,让他说明情况。
李勇跪在朝堂上,战战兢兢地说道:“陛下,我曾经在秦王府当差。我亲眼看到秦王在军中秘密训练士兵,还说要推翻陛下,自己当皇帝。”
李渊听了,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看向李世民,说道:“秦王,你作何解释?”
李世民心中十分愤怒,但他还是保持冷静,说道:“陛下,这完全是诬陷。儿臣对陛下忠心耿耿,一心只为大唐江山社稷着想。这个士兵是曾经在秦王府犯了错被儿臣责罚过,他这是怀恨在心,故意诬陷儿臣。”
然而,王珪却在一旁添油加醋地说道:“陛下,空穴不来风。既然有人告发,那肯定有一定的缘由。陛下应该派人彻查此事。”
李渊点了点头,说道:“好,朕派裴寂和萧瑀前去秦王府彻查此事。若秦王真有谋反之心,绝不轻饶;若纯属诬陷,也要严惩诬告之人。”
秦王府的危机
裴寂和萧瑀来到秦王府,开始四处搜查。李世民虽然心中坚信自己没有谋反,但也十分担心会被太子一派找到一些莫须有的证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