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续4 盛世前奏与权谋余波 (第1/2页)
新政稳固下的暗流
李世民的新政在顺利推行一段时间后,大唐的经济开始有了复苏的迹象。百姓们的生活逐渐好转,农田里庄稼长势喜人,集市上的商业活动也日益繁荣。然而,朝堂之下,那股曾经反对新政的势力并未完全消散,他们只是暂时蛰伏,等待着时机再次兴风作浪。
在一次朝会上,原本支持新政的大臣陈叔达突然提出了新的问题。他说:“太子殿下,如今新政虽使百姓受益,但长期来看,部分政策可能会对世家大族的利益造成过度损害。长此以往,恐引发社会动荡。”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那些一直对新政心怀不满的大臣们仿佛找到了新的突破口,纷纷附和陈叔达的观点。李世民心中一凛,他没想到会在新政初见成效时出现这样的状况。
他冷静地回应道:“陈大人所言虽有一定道理,但世家大族也应明白,国家的繁荣稳定才是根本。新政的目的是让整个大唐受益,而非偏袒某一方。我们可以对部分政策进行微调,但绝不会动摇新政的根基。”
散朝后,李世民立即召集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商议。房玄龄分析道:“王爷,陈叔达突然提出此问题,背后或许有人指使。我们必须查明真相,防止有人借机破坏新政。”
李世民点头道:“好,你们去调查。同时,我们也要思考如何在不损害新政的前提下,平衡各方利益。”
后宫的新阴谋
与此同时,后宫中也有了新的动静。张婕妤和尹德妃不甘心失去在后宫的地位,她们暗中勾结一些宫女和宦官,试图在李世民身边安插眼线。
她们找到了一个名叫小翠的宫女,这个宫女曾在秦王府犯过一点小错,对李世民心怀怨恨。张婕妤和尹德妃找到小翠后,对她说道:“小翠,你想不想出人头地?只要你按照我们说的去做,不仅能报你被秦王责罚之仇,还能在宫中过上好日子。”
小翠心动不已,她问道:“两位娘娘,你们让我做什么?”
张婕妤说道:“你去接近秦王,打探他的一举一动,然后向我们汇报。我们会在暗中帮你。”
小翠犹豫了一下,但想到自己的怨恨和未来的好处,还是答应了下来。
于是,小翠被调到了李世民身边伺候。她开始小心翼翼地观察李世民的言行举止,并将一些琐碎的事情汇报给张婕妤和尹德妃。
边疆隐患再现
就在朝堂和后宫都不平静的时候,边疆又传来了消息。这次不是突厥,而是吐蕃部落开始在大唐与吐蕃的边境地区进行小规模的骚扰。
李世民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十分忧虑。他知道吐蕃部落虽然目前势力不如突厥强大,但他们勇猛善战,且地理位置特殊,若不及时处理,也会成为大唐的一大隐患。
他召集将领们商议对策。李靖说道:“王爷,吐蕃部落此次骚扰,或许是在试探我们的实力。我们可以先派使者去与他们谈判,表明我们的态度。若他们不听劝告,再出兵也不迟。”
李世民点头道:“李将军所言极是。就先派使者去谈判吧。但同时,我们也要加强边境的防守,以防万一。”
于是,李世民派了一位经验丰富的使者前往吐蕃。使者见到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后,说道:“赞普,大唐与贵国一向友好。此次贵国在边境骚扰,不知是何原因?希望赞普能以和平为重,停止这种行为。”
松赞干布微笑着说道:“使者大人,我们只是在边境进行一些正常的巡逻。并无侵犯大唐之意。但贵国新政中一些贸易政策对我们吐蕃有些不利,希望大唐能做出一些调整。”
使者回到长安后,将松赞干布的话转告给了李世民。李世民陷入了沉思,他知道既要维护大唐的利益,又要避免与吐蕃发生冲突,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朝堂内斗升级
朝堂上,支持新政和反对新政的大臣们的斗争愈发激烈。陈叔达在一些大臣的支持下,不断提出对新政的质疑和修改意见。
李世民为了平衡各方利益,对新政进行了一些微调,但这并没有满足那些反对者的要求。他们继续在朝堂上攻击新政,试图让李世民放弃新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