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宁王南昌举“义旗” (第1/2页)
奉天殿内,空气沉重得如同凝固的铅汞,压得人喘不过气。
巨大的天幕悬于殿外,方才还映照着朱寿那跋扈无伦、视皇权如儿戏的嚣张背影,此刻却已陷入一片令人心悸的死寂幽蓝。
仿佛那权倾天下的“镇国公”踏入草原后,便将整个大明的气运也一并带入了无边的黑暗与绝望。
朱元璋瘫坐在冰冷的龙椅上,脸色灰败如槁木,眼神空洞地望着那片死寂的幽蓝。
他精心构建的江山秩序,他引以为傲的朱明皇权,在天幕揭示的未来里,被践踏得支离破碎。
那空白圣旨上刺目的玉玺印,那“镇国公万岁”的僭越狂呼,如同毒刺般深深扎在他心头,抽干了他最后一丝力气。
他甚至懒得去看阶下同样面沉似水的儿子们和臣子们。
完了吗?他辛苦打下的江山,难道真要断送在那些不肖子孙和无法无天的权奸手里?
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和幻灭感,几乎要将他吞噬。
马皇后紧握着丈夫冰凉的手,眼中是深切的忧虑和无言的悲悯。
太子朱标垂首侍立,紧抿的嘴唇透着一股沉重的无力感。
徐达、蓝玉、耿炳文等勋贵武将,或眉头紧锁,或面含愠怒,殿内弥漫着一种大厦将倾、无力回天的窒息氛围。
连素来桀骜的蓝玉,此刻也眼神阴鸷地盯着天幕,不发一言。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绝望几乎要将所有人淹没之际——
嗤啦!
一声如同裂帛般的锐响,猛地撕裂了天幕的死寂幽蓝!
一道刺目的猩红,如同燎原的野火,又似破晓的旭光,带着一股决绝惨烈的气势,悍然撞入所有人的视野!
那是一面迎风猎猎招展的巨大旗帜!旗面殷红如血,中央用浓墨重彩、力透“布”背地书写着四个触目惊心的大字:
“奉天靖难!”
轰!
整个奉天殿,仿佛被这道猩红的“义旗”点燃了!死寂被瞬间打破!
所有人都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猛地从各自的情绪泥沼中惊醒,齐刷刷地抬起头,目光死死钉在那面如同泣血般的大纛之上!
猩红的“清君侧”大旗之下,是巍峨的南昌城楼!
城楼之上,甲胄森然,刀枪如林!一位身着亲王蟒袍、看不清具体面容但气势凛然的藩王(宁王),正立于城头,对着下方汇聚如潮的军民慷慨陈词!
天幕虽无法听清他的话语,但其振臂高呼、群情激愤的场面,已足以说明一切!
更关键的是,随着他手臂的挥动,无数雪白的纸张如同纷飞的雪片,从城楼上洒落!
天幕的镜头精准地捕捉到其中一张飘落的檄文,将那上面力透纸背、如同刀锋般锐利的文字,清晰地投射在洪武君臣眼前:
“上以莒代郑,太祖皇帝不血食矣!”
这十几个字,如同十几道惊雷,狠狠劈在奉天殿的每一个角落!
“莒代郑”!
“太祖不血食”!
朱元璋那原本瘫软在龙椅上的身体,如同被注入了一股狂暴的电流,“腾”地一下,竟直挺挺地弹了起来!
那双方才还空洞死寂、如同枯井般的眼睛,此刻骤然爆发出骇人的精光,如同两柄淬了火的利刃,死死钉在天幕那十个大字上!
灰败的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涨红,胸膛剧烈起伏,枯瘦的手指紧紧抓住龙椅扶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咯咯作响!
“好!好!好!”一连三个“好”字,如同炸雷般从朱元璋喉咙深处迸发出来,带着一种近乎癫狂的激动和狂喜!
他猛地一拍御案,震得案上文房四宝齐齐一跳,“好子孙!这才是我朱家的种!这才配做太祖朱元璋的子孙!血性未泯!忠义尚存!知道祖宗社稷被人糟蹋了!知道要替天行道!清君侧!清得好!”
巨大的狂喜瞬间冲垮了方才的绝望。朱元璋激动得在御阶上来回踱步,须发戟张,仿佛瞬间年轻了二十岁!
管他这宁王是谁的后代?管他能不能成功?
这面旗竖起来了!这声呐喊发出来了!这就证明他朱元璋分封诸王拱卫社稷的国策没有错!
证明朱家的血脉里还有硬骨头!
证明他老朱家的江山,还没烂到根子上!
哪怕最终是昙花一现,是飞蛾扑火,也足以让他这个开国之君在绝望的深渊里,抓住一根名为“希望”的稻草!
“吾皇圣明!”阶下群臣反应极快,立刻山呼海啸般跪倒一片,齐声高呼!
虽然绝大多数人心知肚明,这宁王多半是螳臂当车,九死一生,但此刻谁敢扫了皇帝陛下这劫后余生般的兴头?自然是马屁如潮,叫好声震天响。
徐达、耿炳文等老成持重的,也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一丝欣慰,至少……还有藩王敢站出来,没让那朱寿一手遮天!
在一片歌功颂德、赞扬宁王忠勇的声浪中,一个带着明显阴阳怪气的声音却显得格外刺耳。
“呵!奉天靖难?靖得好!”
晋王朱棡抱着胳膊,斜睨了一眼站在武将队列前端的燕王朱棣,嘴角勾起一抹毫不掩饰的讥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