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宁王的十万大军 (第1/2页)
奉天殿内,死寂如同沉重的铅块,压得人喘不过气。
天幕上,朱寿那张跋扈的脸,那份视皇权如无物的阴影,依旧笼罩在洪武君臣心头,挥之不去。
绝望的阴云,几乎要将整座大殿吞噬。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压抑中,天幕幽光流转,画面似乎聚焦到了朱寿身边的江彬身上。
他对着朱寿,声音清晰地透过天幕传来,每一个字都像重锤砸在洪武君臣紧绷的神经上:
“国公爷,您若要亲自去平乱(指宁王),最好再从各地调集至少十万大军才行!”
调兵?十万?奉天殿内众人心头一凛,难道那宁王竟有如此实力,需要朱寿如此兴师动众?
未等他们细想,江彬接下来的话,如同九天惊雷,轰然炸响!
江彬顿了一下,语气带着凝重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虽然靖难之役的时候,太宗文皇帝(朱棣)已经收走了宁王的兵权,但是……正德二年,也就是十二年前,那个宁王通过贿赂大太监刘瑾,已经重新拿回了宁王三大护卫的指挥权!”
“宁王三大护卫?!”朱元璋的瞳孔骤然收缩成针尖大小!作为分封制度的缔造者,他太清楚这三个护卫意味着什么了!那是亲王亲领的、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私兵!
一个藩王,重新拥有了三大护卫!
这还没完!江彬的声音继续如同冰冷的铁锥,刺入每个人的耳膜:
“再加上南昌周围的卫所军兵……国公爷,恐怕他手里至少掌握着四万精兵!若是再广发檄文,号召‘奉天靖难’……短时间内,聚集十万大军,绝非难事啊!所以,宁王此人,绝不可小瞧!”
“十万大军?!”
“四万精兵?还能聚十万?!”
短暂的死寂后,奉天殿内如同被投入了滚烫的油锅,“轰”地一声炸开了!
惊呼声、倒吸冷气声、难以置信的低语声瞬间交织成一片!
朱元璋只觉得一股血气直冲头顶,他“腾”地站起身!
他苦心孤诣设计的藩王制度,靖难之役后太宗(未来的朱棣)收走宁王护卫,这本是题中应有之义!
可这正德朝的太监刘瑾!竟敢!竟敢将如此重器,如同儿戏般卖还给藩王?!还让这宁王握有了四万精兵,甚至能聚十万之众?!
朱棣站在阶下,脸色也是剧变!未来的自己收走了宁王的兵权,这本是维护中央集权的铁腕之举,结果竟被后世一个太监给毁了?!这宁王手握重兵,蛰伏南昌……他想干什么?!
绝望的冰层,似乎被这声惊雷,炸开了一道裂缝!一丝极其微弱、却又无法抑制的……
希望之火,在朱元璋眼中猛地燃起!他猛地转头,目光如同探照灯般,急切地射向阶下最信任的帅才——魏国公徐达!
“魏国公!”朱元璋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和前所未有的急切,“若……若这宁王,真有如此巨大的兵力!他……他当如何?!”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徐达身上。
这位开国第一帅才,此刻眉头紧锁,眼神锐利如鹰隼,仿佛已经穿透了时空,看到了南昌城和那支蛰伏的大军。
他略一沉吟,猛地抬起头,斩钉截铁地说道:
“回上位!若宁王果真有此实力,那就绝不能困守南昌!南昌虽坚,却是一块死地!四面皆敌,一旦被围,纵有十万大军,也难逃困兽之斗,粮草断绝之日,便是败亡之时!”
他声音洪亮,带着战场统帅特有的决断力,手指仿佛在无形的舆图上划过:“他必须立刻行动!挥师东进!以雷霆之势,直扑——南京!”
“南京?!”这两个字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
“对!南京!”徐达语气斩钉截铁,眼中闪烁着战略家的精光,“南京乃太祖龙兴之地,更是大明留都!城高池深,民心可用!更重要的是,那里有现成的六部衙门,有完备的行政体系!占据南京,便等于拥有了半壁江山的法理根基和行政中枢!”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了几分,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而且……还有孝陵!”
“孝陵”二字一出,奉天殿内气氛瞬间变得极其微妙。
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目光都闪烁了一下,毕竟……那里将是他们未来的长眠之地!
占据孝陵,在礼法上,无异于占据了巨大的道义制高点!
徐达这是把压箱底的战略判断,甚至触及了帝后最敏感的“身后事”,都硬着头皮说了出来!
然而,这大胆到近乎惊人的战略,却瞬间点燃了殿内压抑已久的情绪!
“妙啊!”一直沉默的太子朱标,此刻忍不住击节赞叹,“魏国公此策,直击要害!占南京,控江南,得大义名分!”
而年仅二十一岁、却已显露出不凡军事才干的燕王朱棣,眼中更是爆射出惊人的光芒!
他一步踏出,声音清朗有力,带着年轻人特有的锐气,补充道:
“父王!魏国公所言极是!儿臣以为,宁王若占南京,其利有三!”
他伸出三根手指,条理清晰,语速极快:
“其一,断漕运!江南财赋,尽输北方,赖运河维系!占据南京,扼守运河咽喉,则北方粮道立断!朱寿坐困北京,纵有百万大军,无粮必乱!此乃釜底抽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