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大礼议之争开始 (第2/2页)
“封还诏书?!”太子朱标倒吸一口凉气,难以置信。
朱元璋的脸色更是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手指在龙椅扶手上敲击出危险的节奏。
内阁封还皇帝诏书?
这权力……已然凌驾于皇权之上!
老朱心中那根警惕文官坐大的弦,瞬间绷紧到了极致!
朱元璋猛地转头,目光如电,射向阶下战战兢兢的礼部尚书和侍郎:
“那上面提到了宋英宗旧事!你们!给咱仔细讲清楚,那个‘濮议’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一个字都不许漏!”
礼部尚书和侍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额头冷汗涔涔。
皇帝盛怒之下问起前朝典故,一个答不好就是大祸临头!
两人不敢怠慢,你一言我一语,磕磕巴巴却又力求详尽地将北宋英宗朝的“濮议之争”复述了一遍:
英宗赵曙以濮王之子入继仁宗大统,同样面临是称生父濮王为“皇考”还是“皇伯考”的难题。
以韩琦、欧阳修为首的宰执主张尊濮王为“皇考”,
而以司马光、吕诲为首的台谏官则坚持应尊仁宗为“皇考”,濮王为“皇伯考”。
双方引经据典,争论长达十八个月,朝堂分裂,台谏官集体哭谏,
最终英宗在宰执支持下强行下诏尊濮王为“皇考”,反对派领袖吕诲等三人被贬黜出京。
“……陛下,大…大致便是如此。”礼部尚书说完,伏地不敢抬头,声音发颤。
朱元璋沉默着,手指的敲击声停了。
大殿内落针可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皇帝身上。
“哦?”朱元璋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却带着一种洞穿迷雾的锐利,
“你是说……
宋英宗借着这场口水仗,把宋仁宗留下的那帮子碍手碍脚的老家伙,像扫垃圾一样,全给扫出了朝廷?
最后……大权独揽了?”
礼部尚书头埋得更低,颤抖着回答:
“回…回陛下,正…正是如此。濮议之后,韩琦、欧阳修等支持英宗的宰执权力更固,
而…而反对派台谏重臣,确实多遭贬黜,朝堂为之一新……”
“呵……”一声低沉的笑声,突兀地从朱元璋喉咙里发出。
这笑声初时很轻,随即越来越大,带着一种恍然大悟的畅快和冰冷的赞赏。
“哈哈!哈哈哈!”朱元璋仰头大笑,洪亮的笑声在奉天殿内回荡,震得梁柱嗡嗡作响。
他猛地止住笑声,目光如炬,再次投向天幕中那个看似被逼到绝境的少年天子朱厚熜的影像,眼中再无半分之前的怒其不争,只剩下一种棋逢对手的激赏和洞悉一切的锐利!
“好!好个朱厚熜!好个聪明的小子!”
朱元璋抚掌大笑,声音洪亮,充满了不容置疑的断然,
“咱明白了!什么狗屁礼仪!什么祖宗法度!
这哪里是争爹?这分明是夺权!
是那小子给杨廷和那老狐狸挖的一个天大的坑!
一个他们不得不跳、跳进去就爬不出来的阳谋!”
他大手一挥,指向凝固的天幕,语气斩钉截铁,带着开国帝王对权力斗争本质的深刻洞察:
“杨廷和以为自己把持着大义名分,站在宗法礼制的制高点上?
殊不知,他站得越高,摔下来就越狠!
这‘大礼仪’就是他朱厚熜手里最锋利的刀!
只要他咬死了不松口,这潭水就会被杨廷和自己搅得越来越浑!
搅到天下侧目,搅到人心浮动!
搅到……他杨廷和众叛亲离,不得不滚蛋的那一天!”
朱元璋浑浊的老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嘴角勾起一抹近乎冷酷的笑意:
“至于这‘礼仪之争’闹得多大,朝廷乱成什么样子……哼!”
他冷哼一声,语气里充满了帝王的冷酷与务实,
“对那小子来说,重要吗?只要能把这权柄从杨廷和手里夺回来!只要能坐稳那张龙椅!这点乱子……算个屁!”
奉天殿内,一片死寂。
洪武君臣望着天幕中那个十五岁的少年天子,再看向龙椅上那位一语道破天机的开国太祖,一股寒意夹杂着前所未有的明悟,悄然爬上每个人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