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简约而不简单的游戏规则 (第1/2页)
第二天,宿醉中醒来的石守信,就收到妻子李婉的书信。当然了,很多人的信,以及家里寄来的东西,都是随着军粮一并送来的。
为了防止将领拥兵自重,魏国这边往往军中将领和士兵的籍贯都是分开的,而且将领的家多半都在洛阳。
同时,为了让将领们能专心作战,写家信变成了一项常设的制度。有这个制度在,军中主将就很难拉拢别人跟他一起造反了。
信封是用石守信他们家自产的厚纸做成的,被李婉折成了一个漂亮的鲤鱼形状,信封被染成了淡绿色,像艺术品一样好看。
胡烈等人都在揶揄石守信家中妻子贤惠且富有生活情趣的时候,当事人才发现了一件让他很愤怒的事情。
信封上的火漆,已经被人打开过了,打开信封的人,甚至都不屑于还原一下意思意思,似乎就是专门给石守信难堪的!
不过好在信中没有什么私密话,李婉也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下家中情况:一切安好,也没什么大事,让石守信出征时谨言慎行,家中勿念什么的。
李婉最后提了一嘴,她用蜀锦做了一件新袍子,和信一起送过来的。到了蜀地穿蜀锦,更接地气一些。
石守信这才注意到有件包袱是一起送来的。
他匆匆忙忙在那一堆信件和货物里面寻找,终于找到一个写着自己名字的包袱。
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件黄色花纹的黑底锦袍。
只不过,袍子已经被人给剪碎了,成为了一堆碎布。
“贤弟,军中书信,大都督和监军都可以过目,但一般并不会拆开。
这件事是钟会借题发挥,贤弟还是不要去追究的好。”
胡烈看到了这一幕,走过来安慰石守信道。这很显然是钟会恶意报复,但人家也有“正当理由”啊。
你老婆的书信,真就是你老婆写的吗?你老婆给你缝的衣服,真就是你老婆缝的么?
谁知道这是不是暗藏了蜀国那边的指示?谁知道有没有猫腻呢?
所以我把信拆开,把衣服剪开,看看有没有问题,这很合理对吧?
谁让我是大都督呢,要是大军败了,我要负全责的呀!
面对钟会的恶意挑衅,石守信还真没办法拿他怎么样,主要是为了这点事掀桌子也不值得!
这是钟会故意激怒他,希望他在愤怒之下作出不理智的行为,从而露出破绽。
“无事,钟会连这种下三滥的手段都用上了,不正是说明他现在已经没什么好办法么?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石守信故作轻松说道,看上去一点也不在意。
报仇不必等十年,甚至连十个月都不必等!
石守信心中冷笑,将那些碎布装进包袱,拿在手里。他才不会跟一个将死之人计较什么。
“我这便回到许仪军中,看看南面蜀军是怎么布防的,留在这里也甚是无聊。”
石守信对胡烈作揖行礼说道,他已经打算前往先锋军中,看看有什么事情是自己可以做的。
这次历练,有些凶险,因为石守信知道伐蜀的结局,所以才明白这对于入蜀作战的军官们来说,都是一场生死考验。
如何在倾轧中活下来,满载而归,才是石守信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如果死于乱兵之中,甚至连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那即便是最后伐蜀成功又如何呢?
至于钟会最后如何……石守信等着看好戏。
等钟会死了,到时候再给他写一副挽联吧。
……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羊徽瑜“进谗言”,又或者是司马昭真的对钟会很反感了。就在伐蜀大军正式进入褒斜道之后,司马昭下了一道非常离谱的人事任命:
征辟羊祜为中护军,负责管理洛阳禁军!
大将军府的幕僚们,都被司马昭的任性吓坏了,说什么都不肯在诏书上盖章!连带羊祜本人在得知这个离大谱的消息后,也被吓坏了。
于是正在家里因为过年休沐而摸大鱼的羊祜,连忙来大将军府恳求,绝对不能接受这道任命。
司马昭说:没事,你是自家人,我信任你。
羊祜说:我没有功绩啊。
司马昭说:中护军掌管禁军调度,不需要功绩,只要有忠诚就行了。
羊祜说:你要下令我就辞官回泰山老家。
司马昭还是不同意撤销命令,把羊祜骂出来了。
无奈之下,羊祜只得前往姐姐羊徽瑜的住所,然后恳求姐姐去大将军府里面劝说一下司马昭,让这位大将军不要太任性了。
这种任命,不是在提拔羊祜,而是在把他架在火上烤。
羊徽瑜也麻爪子了,这种事情接受任命不明智,劝也不好劝!她想起了羊琇的母亲辛宪英,向来足智多谋,她可能会有好办法。
羊徽瑜想听听辛宪英对此事是怎么看的。
来到堂弟羊琇家,羊徽瑜得知辛宪英身体不太好,天寒卧床并不见客,顿时大失所望,准备离开。
然而,听闻羊徽瑜来了,辛宪英连忙让家仆把这位夫家的族侄女引进堂屋。等待了一会之后,辛宪英便拖着病体,裹着厚厚的袍子,来到大堂与之面谈。
“堂婶,您去卧房歇着吧。”
看到辛宪英面色不太好,似乎在生病,羊微瑜连忙上前握住她的双手。
“羊琇随军出征了,你来这里,是询问大将军征辟叔子为中护军之事么?”
辛宪英微笑问道。
羊徽瑜点点头,这件事不少人知道,也不是什么秘密了。
她似乎心中早有预案,于是看向羊徽瑜说道:
“此举是大将军心中所想,或许也可能是试探,推辞不受确实是明智之举。
叔子身无寸功,却得此高位,手握重兵,必定遭人嫉妒,实乃取祸之道。
你若是面见大将军,便直言伐蜀乃千秋功业,事关国家生死存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