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另一种打算 (第1/2页)
整条铁路的修建,也不是从皇城一路修到北平。
而是先规划好整条铁路的路线,然后分割成多份部署下去。
地势相较平缓的地方,修建的长度就要多一些。
那些地势崎岖的地方,相对的自然就要短一些。
还有遇到挡路的大山,也需要采用火药辅助开山,遇水则需要搭建桥梁。
待日后,这一段一段的铁路修建完毕后,再将之连接起来,便形成一条完整的铁路。
这一切的规划,朱雄英早就计划好了。
如今要做的就是,该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效率将铁路修建完毕。
同时朝廷颁布下来的工程,也算是间接为百姓们提供一个赚银子的机会。
并且在工程开始之前,朱雄英便下令给这些征发上来的民夫们,提前预支一个月的工钱。
至于这些民夫打算将银子带在身上,又或者存入银行,都由他们自愿处理。
这么做的目的,只是为了让这些民夫们在干活的时候能够安心,不必担忧工钱的问题。
也只有这样,这些民夫们才能够更好的为朝廷效力。
结果与朱雄英料想的一样,这些沉甸甸的银子到手后,民夫们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告示上的承诺是真的,朝廷已经兑现了,不是在诓骗自己。
同时也在心中庆幸自己的选择有多么的正确。
那些没有参与进来,在一旁观望的百姓们,得知消息后,眼珠子都红了。
纷纷前往各地衙门报名。
奈何朝廷已经招纳到足够的民夫,已经不需要人手的了。
这让一种百姓们心中懊悔不已,早知道这样的结果,之前自己为何会产生质疑?
到手的银子,就这么轻易的溜走了,心中怎是一个悔字了得。
随着工程的开启,户部库府的白银如同流水一般,不断向外搬运着。
饶是杨思义的心中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对如此大量的消耗,也不禁一阵的肉疼。
眼睁睁瞅着充盈的国库,一点一点的干瘪下。
那种心情,常人根本就难以理解。
虽然心疼,却也没有说出一个不字。
因为杨思义能够分清事情的大小,更加懂得事情的轻重。
铁路更加算得上是大明的百年民生大计,如今投入虽然巨大,但未来的收获会更加可观。
就在杨思义对于白银的流失感觉到麻木的时候,天大的好消息传了回来。
新一批的白银已经由海外运送了回来。
这一次,这些海外运送回来的白银,并没有如同往常一样,送入大明境内各大城池中的皇家银行,也不需要当做压仓银使用。
至从上一次江南银行事件发生以后,整个大明便再也没有人怀疑皇家银行雄厚的财力。
所以,这一次运送回来的白银,直接送往户部,由杨思义调配使用。
并且朱雄英直言不讳的告诉杨思义,千万不要害怕花银子,就怕银子花不出去,砸在自己手中。
如此建议,倒是让杨思义听的一愣一愣的,只要有银子,谁不会花?
按照皇孙殿下的吩咐,杨思义也过了一把花钱如流水的瘾。
……
北平城。
朱棣率兵出征以后,整个燕王府内的大小事宜全部由朱高炽处理。
并且,朱棣在临行之前,刻意强调过,无论朝廷有什么样的政令,都要执行,不得有半点的违背与质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