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岁岁文学 > 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 > 第二百六十六章 进行时

第二百六十六章 进行时

  第二百六十六章 进行时 (第2/2页)
  
  “王景这是急了。”朱雄英把名册推给小太监,“让冯保去趟户部,说格物堂要添些笔墨,从江南盐税里挪银子。”
  
  冯保刚要应,却见户部的小吏匆匆跑来:“殿下,杨大人说铁路工程的铁轨快不够了,铁厂的炉子总出问题。”
  
  朱雄英起身道:“去铁厂看看。”
  
  铁厂在皇城南门外,几十座土炉冒着黑烟,炉工们正围着一座新炉子发愁。
  
  掌炉师傅见皇孙来了,急忙跪下:“殿下,这新炉子按格物堂的图纸造的,说能多出铁,可总烧不热。”
  
  朱雄英走到炉前,见炉壁上的通风口是方形的,忽然想起李三槐说过的话:“把通风口改成圆形,再斜着往上开。”
  
  他指着炉顶,“热气往上走,口子斜了才能兜住风。”
  
  炉工们半信半疑地改了通风口,半个时辰后,炉膛里竟真的泛起亮红色。
  
  掌炉师傅舀出一瓢铁水,激动得手都抖了:“比往常多出两成!”
  
  朱雄英看着铁水在模具里凝成铁轨,忽然道:“让格物堂派三个杂役来铁厂当学徒,学怎么算炉子的火候。”
  
  他转向冯保,“告诉杨思义,铁轨够了就先修到苏州府,那里的学堂开春要开课,得让新书能运过去。”
  
  腊月里,苏州府的学堂总算落成。
  
  儒学学堂的匾额依旧是孔彦缙题的,只是来上课的世家子少了些。
  
  格物堂却热闹非凡,不仅有百姓送孩子来,连附近的小商贩都提着点心来旁听,他们听说格物堂能算清账目里的亏空。
  
  开课那日,王二柱跟着李三槐去苏州府送教具。
  
  路过市集时,见个账房先生正对着账本发愁,原来他算错了米行的进出账,差了两石米。
  
  王二柱凑过去看了看,用格物堂学的“归除法”一算,竟很快找出了错处。
  
  账房先生又惊又喜:“这算法比《九章算术》里的简单!”
  
  “格物堂的先生教的。”王二柱指了指不远处的学堂“开春还教怎么量地亩呢。”
  
  这话被路过的孔承宗听见了。
  
  他如今已在苏州儒学学堂当先生,想起三个月前在东宫被问铁犁的窘迫,脸色有些难看。
  
  身旁的族兄孔承绪低声道:“方才见知府大人去了格物堂,说要请那里的先生算漕运的粮耗。”
  
  孔承宗攥紧了手里的《论语》:“父亲让我们把‘民可使由之’改成‘民需导之’来讲,可他们连账本都要去问匠户,哪里还听得进圣人言?”
  
  孔承绪望着格物堂门口挂着的算盘,忽然道:“昨日见格物堂的孩子在学‘天圆地方’,咱们明日便讲《周易》里的‘天尊地卑’,告诉他们,格物学的道理,早就在圣人书里写着了。”
  
  次日清晨,儒学学堂果然响起“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的诵读声。
  
  而格物堂里,李三槐正拿着圆规画地球仪,他对孩子们说:“这地球是圆的,就像咱磨的铜镜,所以船开远了,先看不见船身,再看不见桅杆。”
  
  有个曾在儒学学堂听课的孩子举手:“可孔先生说天是方的。”
  
  李三槐放下圆规,从怀里掏出个陶碗:“你看这碗沿是圆的,可站在碗底看,不就像方的?道理得自己看,不能只听人说。”
  
  这话恰好被来送文书的锦衣卫听见,回去报给了朱雄英。
  
  朱雄英正在看各地学堂的月报,见格物堂的“自然课”已教了三十多个道理。
  
  忽然笑道:“让李三槐把这些道理编成本小册子,印出来发给各地格物堂。”
  
  他抬头望向窗外,雪已经停了,东宫的梅花开得正艳。
  
  冯保进来添炭火时,见案上放着张新的舆图,上面又用朱砂圈了二十个红点,那是开春要建学堂的州府。
  
  “殿下,孔家又递了折子,说想让族中子弟去新学堂当先生,这次还附了他们写的《农具论》。”冯保道。
  
  朱雄英拿起折子,见上面竟画着改良的曲辕犁,笔墨间还有些泥土痕迹。
  
  他指尖在“农具论”三个字上停了停:“让他们来,不过得先去铁厂实习一个月,能认出五种铁矿石才算合格。”
  
  冯保刚要退下,又被叫住。
  
  朱雄英指着舆图上的北平府:“告诉杨思义,铁路先修到北平,那里的学堂要开兵法堂,得让讲兵法的先生能及时到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