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4章 李湛的小心思 (第1/2页)
秋猎结束后的回程,气氛与来时已截然不同。
来时,东宫的仪仗虽威严,却总带着几分前途未卜的沉闷。而此刻,队伍的最前方,李轩骑着那匹神骏的“照夜玉狮子”,所过之处,道旁百姓无不欢呼雷动。
“太子殿下千岁!”
“殿下神勇,乃我大周之幸!”
呼声汇成海潮,一浪高过一浪。李轩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亲和微笑,不时向人群挥手致意,储君的威仪与风范展露无遗。他心中却在暗自盘算,这场由二皇子精心导演、自己完美收官的大戏,带来的政治红利远超预期。民心,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是天底下最重的东西。
他勒转马头,缓缓来到队伍中央那辆华贵的马车旁。
“太子妃,外面风大,可还安好?”他的声音透过车帘,清晰地传了进去。
车厢内,萧凝霜正襟危坐。她没有去看窗外鼎沸的人声,脑海中反复回荡的,却是昨夜湖畔的月光,以及那件披在她肩上,带着他体温和淡淡龙涎香气味的外袍。
那是一种很陌生的感觉,像是坚冰封冻的湖面,被投下了一颗滚烫的石子,裂纹正无声地蔓延。
听到李轩的问话,她几不可察地调整了一下坐姿,才用一贯清冷的声音回道:“多谢殿下关心,一切安好。”
声音依旧是冷的,但她自己知道,那份冷意里,少了些许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坚冰,多了几分言不由衷的复杂。
李轩仿佛能看透车帘,听出她语气中的微妙变化,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他也不再多言,只是放慢了马速,与马车并行。
这一个微小的动作,落在有心人眼里,却传递出无数信息。
不远处的二皇子李湛,同样骑在马上,他脸上的温润笑容一如既往,只是眼底的阴霾,比围场上空最浓的乌云还要厚重。他看着与马车并行的李轩,看着那紧闭的车帘,心中翻涌着惊涛骇浪。
失败了。
一次堪称完美的绝杀之局,不仅没能伤到李轩分毫,反而让他踩着自己铺好的台阶,一步登上了“神勇无双”的圣坛。父皇的赞赏,百官的敬畏,百姓的拥戴……短短三日,李轩得到的,比他过去几年苦心经营的还要多。
李湛不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那头被秘药催化了数日的疯熊,连他麾下最强的武道高手都断言,除非出动军队,否则无人能敌。李轩是如何做到的?“以声夺志,以点击虚”?这种只存在于神怪志异中的说法,谁会相信!
可事实就摆在眼前。
更让他感到不安的,是李轩与萧凝霜之间那种若有若无的变化。
他不止一次地观察过那对名义上的夫妻。大婚之夜,分榻而眠,人尽皆知。平日里,更是相敬如“冰”,连个眼神交流都欠奉。这本是他乐于见到的,一个后院不稳的太子,威胁要小得多。
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切都变了?
是那场清洗东宫的雷霆手段?还是凝华殿上的技惊四座?亦或是……昨夜,他的人远远看到,李轩将自己的外袍,披在了萧凝霜的肩上。
一个男人,为一个他厌恶的女人披上外袍?
一个女人,会接受一个她恨之入骨的男人的关心?
李湛的直觉告诉他,这条最不可能被攻破的战线上,出现了他最不愿看到的裂痕。萧家手握重兵,是国之柱石。萧凝霜,绝不仅仅是一个太子妃那么简单。她若真心归顺,李轩便如虎添翼。
不行,绝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李湛的目光,从李轩的背影,缓缓移到了那辆马车的轮廓上。既然硬骨头啃不动,或许,可以从这块看似坚冰、实则可能已经开始融化的软肋下手。
一个念头,如毒蛇般在他心中滋生、盘踞。
回到东宫,天色已晚。
李轩与萧凝霜一前一后地走下马车。宫人们早已列队恭迎,脸上无不洋溢着与有荣焉的喜色。
“恭迎太子殿下、太子妃殿下回宫!”王富贵的声音都透着一股扬眉吐气的兴奋。
李轩点了点头,看了一眼身旁的萧凝霜,她一身素衣,风尘仆仆,清丽的脸庞上带着一丝倦意。
“一路劳顿,早些歇息吧。”他随口说了一句,语气自然得仿佛他们本就是一对再寻常不过的夫妻。
萧凝霜“嗯”了一声,没有多言,径直朝着自己的寝殿走去。只是那脚步,似乎比往常要慢了半分。
李轩看着她的背影,直到那抹素色的身影消失在月亮门后,才收回目光。他转身对王富贵吩咐道:“让厨房备些清淡的宵夜,送到太子妃殿中。另外,打一桶热水,加些舒筋活络的药草。”
王富贵愣了一下,随即大喜过望,连忙应道:“是!老奴这就去办!”
殿下居然开始关心太子妃了!这可真是天大的喜事!冰山,要化了啊!
李轩没理会老管家那点小心思,径直走向书房。围场上的风光,不过是开胃小菜。真正的战场,在这座金碧辉煌的牢笼里。他很清楚,他那位二哥,绝不是一个会轻易认输的人。
一场惨败之后,接下来的,必然是更阴险、更毒辣的反扑。
而此时,刚刚回到自己寝殿的萧凝霜,正对着铜镜,怔怔出神。侍女捧着卸妆用的温水和布巾,却不敢上前打扰。
因为她们看到,自家那位冷若冰霜的主子,正伸出纤纤玉指,轻轻触碰着自己的嘴唇。那上面,仿佛还残留着昨夜湖畔清风的味道,和一丝……他说“同喜”时,嘴角扬起的弧度。
她的心,乱了。
就在这时,一名侍女悄步走入,呈上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笺。
她正是萧凝霜的贴身侍女,翠儿。
“小姐,这是方才有人托门房送进来的,说是……务必请您亲启。”
萧凝霜回过神,接过信笺。信封是上好的澄心堂纸,没有任何标记。她拆开信,里面只有一张素笺,上面用清秀的簪花小楷写着一行字:
“城南静心茶楼,明日午时,故人相候。”
没有落款,但那笔迹,她认得。是二皇子李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