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抹功 (第1/2页)
乌云遮月,秋风萧瑟。
有一则流言在潏河河谷平原猎场传开。
大汉军政将要转向,朝廷政事暂时不知,军事却出现了重大变化。
原定元狩二年春,由冠军侯、嫖姚校尉霍去病独自领军北征的对匈作战,要更改为霍去病、李广、李敢、韩说,四将各领万骑分别作战。
甚至有流言传说,当年李当户的遗腹子李陵,陛下很喜欢,已经命令李家遣孙随侍。
人事即政治,在很多时候人事变动,就代表了政治转向。
围场之中,皆是大汉权贵,个个是人精,哪能不知道陛下是要对新兴军功集团,对卫、霍,对…储君动手了。
作为皇帝的亲外甥,也是大汉平阳侯,曹参玄孙曹襄,第一个响应了陛下的意思,去拜访了韩说,不避外人,促膝长谈,久久不散,看样子,是准备聊累了就抵足而眠。
篝火高燃,红红火火。
剥下完整的白鹿皮挂晾在一旁。
新鲜的鹿肉在火焰的炙烤下,滴落着晶莹的油脂,落入火中,顿时一阵呲啦,随之,馥郁的肉香传入所有人的鼻中。
“开国功臣集团,是真的死了。”刘据淡笑道。
有汉一朝,始终无法避免的,就是外戚问题,究其原因,是权力的先天缺陷,从大汉开国,就注定了如此。
在汉之前,国家权力都只在王族世家之间转移,而高祖皇帝刘邦,却是起于布衣,仅是沛县小小一个亭长,负责大约方圆十里内的捕盗与驿传。
所以,要得天下,高祖皇帝仅凭一己之力是不够的,须得广结同盟,因此,高祖皇帝和开国功臣早期的关系,不是严格的上下级,更像是“合伙创业”,高祖皇帝是被大家“推举”为帝的。
在那份劝进书中,也明确写入了推举高祖皇帝的原因,很质朴的三个字,“功最高”。
当然,又能公平地与大家分利,也是被“推”为皇帝的很大原因,没有什么所谓的“天命”。
但人啊,终是逃不过屁股决定脑袋的,在登上皇位后,高祖皇帝尝到了权力的滋味,于是,一切都变了。
一面制约功臣集团,一面抬高皇权。
一面杀戮功臣以除敌,一面广建宗室以树援。
大汉立国以后,高祖皇帝几乎没有高枕安卧的时候,总是在马不停蹄地讨伐异姓诸侯王,韩信、彭越、英布等七位功劳最大,又是半路入伙的,所以,除了南方偏远之地,力弱柔顺的长沙王吴芮和早逝的赵王张耳外,其他异姓王,尽数被高祖皇帝诛灭。
而最早追随高祖皇帝的那些丰沛老家的发小兄弟们,全都被封了列侯,当了高官,这不是高祖皇帝心善,是高祖皇帝做不到立刻剪除他们,况且,高祖皇帝身边也要有帮手和他共治天下,这些人及其后裔,便是开国功臣集团。
高祖皇帝之后,吕后、孝文帝、孝景帝、当今陛下所面临的朝廷权力结构,或者说政治集团大体分为三个。
开国功臣集团、刘氏宗室集团,以及外戚集团。
当吕氏外戚集团太过膨胀之时,开国功臣集团与刘氏宗室集团联手,发动宫廷之变,尽诛诸吕,废黜幼帝,扶持代王刘恒入继大统,是为孝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