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岁岁文学 > 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 第五十二章 儒生帝国

第五十二章 儒生帝国

  第五十二章 儒生帝国 (第1/2页)
  
  一场好大的雪,月落日升,天色透出一丝青色的亮来,已经是雪陷踝骨。
  
  董仲舒踏雪而来,帐内不算宽大,却是温暖整洁,三面竹简木架,没有任何装饰物。
  
  中间一张本色木案,一只燃着粗大木炭的红亮燎炉设在长大的木案旁。
  
  木案上那本大书刚刚合上,而书皮上三个大字,曰:《春秋经》。
  
  书旁有一支尺余长的毫笔,和写满篆字的简帛。
  
  郑国子产的田制新政、齐国管仲的经济统制、越国文种聚集国力的新政、鲁国宣公的初税亩新政、晋国的赐田减税、秦国简公的初祖禾等主要新政摘录内容。
  
  不知不觉间,董仲舒额头上渗出晶晶细汗。
  
  刘据想不到,人人称道的董公竟是一位白发白须白眉高耸的老人,贵为三公,却身着白麻布衣,高挑瘦削,明亮幽深的目光透出一种清奇矍铄的神韵来。
  
  “御史大夫。”
  
  听到刘据的呼唤,董仲舒这才回过神,躬身下拜道:“见过储君。”
  
  “怎么失了神?”
  
  “慑于储君的天纵之才。”
  
  董仲舒望着那简帛,由心而发,“臣从春秋中读到的是学问,而储君从春秋中读到的是治国。”
  
  “董公的意思,学问不能治国吗?”
  
  “圣人的书是拿来给别人看的,拿来办事是百无一用。”
  
  董仲舒毫不避讳,直言道:“臣想知道,储君从春秋中获得了什么?”
  
  “三百年春秋,新政围绕田制与税制之变化发生,然皆为粗浅,无一巩固,反倒被新政激起的巨浪吞没,郑国、齐国、晋国、越国因此相继灭亡。”
  
  刘据在燎炉上架起陶罐煮水,同时利落地收拾陶壶陶碗。
  
  “储君读过《战国书》?”
  
  “未及窥见。”
  
  “请储君听我一言……”
  
  董仲舒似乎是见猎心喜,为刘据讲述了战国以来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齐国的邹忌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对变法的内容、特点、嬗变及其结局,都做了鞭策入里的解说和总结。
  
  “那秦国呢?”刘据笑道。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儒家最蔑视秦国,秦人也最厌恶儒家,儒家士子不入秦,几乎是天下皆知。
  
  直到始皇帝一统中原,秦国、儒家的相处,仍然不太愉快。
  
  “儒家行仁政礼制,不以成败论美恶,不修仁政,虽成亦恶,修行仁政,虽败亦美,此乃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道理,秦国者,非儒生能评。”
  
  “御史大夫不评,日后儒生再评,恐怕会有失偏颇。”刘据笑了笑道。
  
  董仲舒心中一动,知道储君说的什么意思,儒生最了解儒生,暴秦、暴君,传说不到百年就这样了,再传说千年,始皇帝之名,就很难再入耳了。
  
  “大争之世,弱肉强食,势力较量,或可暂忘不以成败论美恶之理。”
  
  董仲舒仍不讲商鞅变法,却给予了秦国、秦君委婉的总结陈词。
  
  “好一个大争之世!好一个弱肉强食!”
  
  刘据为董仲舒的急智拍手叫好,再问道:“那我汉家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