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夺金 (第1/2页)
大帐内。
重新生起了炭火,架起了煮茶的陶罐,刘据热情亲切地关照丞相公孙弘入座。
公孙弘已经无法压制内心的焦虑了,储君的种种表现,不啻于真正的天子在执行权能。
但是,现在的大汉,如果非要形容的话,那便是四处飘零,没有方向感,更不知何去何从。
在陛下的穷兵黩武下,整个帝国已然陷落于巨大的洪流之中,没有人知道去往何处上岸。
陛下以退为进,退到甘泉宫将养龙体,而将整个烂摊子留给了储君,公孙弘本以为聪明的储君会在当国之初维持原样,以儒皮、法骨、道家心的方式治国,通过休养生息恢复国力,来消磨陛下为数不多的寿数。
主打一个稳健。
然而,就是短暂的接触,公孙弘得出的反馈是储君温雅背后,蕴藏着掌控力。
哪怕就那么轻松自在地坐在对面,信手拈来的素手烹茶,在你来我往的谈话间,储君总是那么愉悦,那么享受,伴随着爽朗笑声。
公孙弘生于高祖七年,如果将吕后算作一方女帝的话,历经了大汉六帝,可以说贯穿了大汉始终。
不同于乡野老叟,空活百年碌碌无为,公孙弘在年轻时就在家乡做狱吏,坐法免后,又在孝文帝前元元年,与同岁的旷世奇才贾谊一同,被孝文帝诏为“博士”。
仅仅一年,公孙弘便升任到皇帝心腹大臣的太中大夫之职,虽然没有贾谊那么耀眼,但也是人间少数。
公孙弘见过孝景帝,而在建元元年,与辕固生、冯唐、董仲舒一道,再次登入天子堂。
怎么说呢,公孙弘见过很多天才,但所有的天才都称他为天才。
比他天才的,生不逢时,或没他能活,没有他天才的,没有他位高。
这八十载的人生中,公孙弘见识了激愤不已的皇帝、恐慌不已的诸侯王以及妒意难平的公卿列侯,但从来没有见过储君这样的人。
储君会跟一脸严肃之人开上一会儿玩笑,会安抚自泣之人,对灰心丧气之人则会予以鼓励。
一种晦暗且精明的意识一直贯穿其中,引导着局面。
储君完全可以变得强硬且威势十足,只要他愿意,也完全有能力以冷酷手腕操控朝廷政局。
魅力、幽默、权力、循循善诱、威慑,以及思想信念,这些都是储君手中的武器。
上君,是不会容许大汉现状继续的!
刘据边为公孙弘斟茶,边道:“在过去十年,百姓收入下降了一半之多,将近四百万人在绝望中死去,将近我朝人口的一成。”
“身为大汉丞相,我罪责难逃。”公孙弘接过陶碗,庄重肃穆地说道。
“寡人没有责怪任何人的意思,再说,寡人也知道,罪责不在相国。”
上君明明没有点名道姓,但像是在看着陛下的“户版”在报信息。
“到了这个地步,不仅仅是延缓饥饿的问题,更是关乎着我大汉朝廷的生死存亡。”刘据沉重叹息。
频繁对外用兵,导致国库空虚,百姓负担沉重,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朝廷不断在增加赋税和徭役,加之天灾人祸频发,民不聊生,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叛乱。
尤其是南阳、楚、齐及燕、赵之间地区,几乎年年反叛,这些叛军少则数百人,多则数千人,他们攻打城邑,夺取武库兵器,释放囚犯,诛杀郡县官吏,郡县官府屡屡遭受重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