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粮食比主义实在,土地比勋章更长久 (第2/2页)
其中一位连长拿出手里的《物资分配表》,"跟着您守八桂,每月吃10斤杂粮。跟着李将军去高卢鸡的东印度北部,每月15斤面粉、5罐牛肉、两套新军服。"
"再说了,您看看咱们的炮团,昨天刚换上鹰酱的瞄准镜,炮手们都说要给李将军打下高卢鸡的东印度北部的第一块稻田。"
"您不同意的话,也不要怪我们了"
第138师师长廖磊在邕州召开"讨逆大会"的时,底下的营长们却在传递李崇文派人送来的福利清单。
清单最下面用红笔写着"凡主动归顺的连级以上军官,预支三个月美元军饷,可以在河内近郊优先选地。"
少校营长吴明突然站起来,解开领口露出里面新的红底稻穗的徽章
"师长,您看看弟兄们的皮鞋"他抬起脚,鞋上还印着"U.S. NAVY"的字样
"三个月前咱们还穿着露脚趾的草鞋,现在连袜子都是鹰酱货的。您要是非要跟着金陵送死,我们弟兄可不奉陪!"
廖磊看着台下此起彼伏的红底稻穗徽章,突然发现自己的警卫排都已换了徽章,枪口正对着他的参谋长。
被架空的高层将领们,在5月初相继品尝到了中下层军官集体倒戈的滋味。
第16集团军参谋长刘斐在自己的指挥所被自己的通信兵和卫兵绑住时,对方嘴里还吃着鹰酱的巧克力
"参谋长,对不住了,弟兄们说跟着您喝西北风,不如跟着李将军吃牛排。"
"您别怪弟兄们心狠,我娘在老家饿死前,就盼着能有块不被地主抢走的地。现在李将军说高卢鸡的东印度北部的地随便分,连女人孩子都有份"
刘斐盯着桌上未动的鹰酱午餐肉罐头,突然发现自己的密电码本早已被换成了《复兴社士兵手册》,封面上印着
"粮食比主义实在,土地比勋章长久"
到5月15日,当李崇文站在漓城机场检阅新整编的"复兴军"时候,八桂的15万桂系子弟兵已经被李崇文收编了,并且全部换上卡其色美式军服,钢盔上的红底稻穗徽在阳光下发出希望的光芒。
跑道两侧停放的300辆M3半履带车上,喷着醒目的红底稻穗的图案——那是士兵们心中安家立命的象征,也是士兵心中的希望。
史密斯顾问团的联络官们站在观察组里,看着士兵们扛着M1步枪走过时,背包上无一例外拴着李崇文特意发放的"分田凭证"
虽然那只是张盖着复兴社大印的纸片,但每一个士兵都愿意相信,这是通往10亩良田的钥匙。
"将军"
约翰逊少校递来最新的物资清单
"下周还有两船二战剩余物资到港,包括50门M1山炮和2000辆道奇卡车。"
李崇文点点头,目光落在队列中某个正偷吃鹰酱口香糖的士兵身上,那是第7军曾经的刺头,如今,却能因为每天能吃饱饭反而对他死心塌地。
李崇文突然想起在西点军校时,学过的克劳塞维茨的名言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但此刻更深刻的体会是,在这片被饥饿蹂躏的土地上,粮食才是最有力的政治。
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几千年来人民就没有吃饱过。这片土地的人民追求不过是吃饱饭而已,但是到今天为止,这片土地的统治者从来没有让人民吃饱过。
现在除了北面的那群理想者,南方也出现了这么一个人,所以十几万桂系的军队选择相信他,朝着他指明的方向冲锋。
一群曾经为金陵卖命的士兵,最终被粮食和良田重塑了信仰,而这场重塑,始于那个潮湿的春日清晨,第一袋面粉砸在港口的码头上。